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古代的佩饰传统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26 评论:0

佩饰是人类审美意识的要求,也体现了祈求平安、保吉祥的愿望。佩饰是新石器时期以后开始出现的。当时,所佩之物多为玉、石、兽骨等,金属佩饰是进入文明社会后出现的。

佩饰有头饰、衣饰、鞋饰之分。头饰包括发型变化,佩带各种饰品等多种装扮形式。古代男子20岁、女子15岁时要分别加冠饰、笄饰表明他们已长大成人,不再是“黄发垂髫” 了。上古时,人的头饰有冕、弁、冠3种。冕最尊,上有冕板,其前后各挂着多串 “玉藻”,即用五彩丝条作为垂绳(藻),把五彩玉贯串于上,称 “旒”。天子用十二旒,每旒之上串12颗玉,诸侯大夫则递减。冕板下的冠卷有纽,纽中贯以玉笄,曰“衡”。笄端挂朱纮。冠旁垂二 “紞”,上悬玉,曰“瑱”。冕板前低后高,意为天子职位至高,要礼贤下士,谦卑让人; 冕有垂旒,遮挡视线,表示 “非礼勿视”。用紞悬瑱,名曰“充耳”,告诫天子“非礼勿听”,莫信谗言。可见头饰有警诫和提醒人的功能。弁有爵弁、皮弁之分,皮弁状如两子相合,小顶,用白鹿皮制成,鹿皮缝合处缀以小玉石,属武冠,爵弁则属文冠。古代头饰也体现着地位的高低。如清朝冠顶上帽珠的多少、有无,所用宝石的颜色、大小,从皇子亲王到七品官,都按身分的尊卑贵贱有严格规定。八品以下,珠与宝石均无,是个光顶子。头饰还有很多,比如妇女的簪钗、项链、耳环及各种髻式等。

周代玉佩

衣饰种类很多。其一为领口、袖口、衣襟三饰。如满族妇女的旗袍很重视装饰,一般在衣襟、领口、袖边,要镶嵌几道花绦或彩牙儿,镶得越多越美,所谓的“十八镶”,指的就是这种服饰的镶边。此种装饰也有等级,如冕服中的“章纹”,明清两代官服中的“补子”,均依官品及地位的高低而有所不同。其二为带饰。中国古人都有束腰习俗,或以丝为带,或以布为带,俗称“绅带”。官员的带子,常插笏板(缙),因此“缙绅”成为官员和权贵的代名词。胡人习惯骑马奔驰,居无常所,需要把随身使用的物体附带于身,常在革带下附加若干小环,悬挂腰刀、箭囊等什物,这便逐渐演变成后来的玉带。隋文帝以十三环带作为天子的标志。明朝的腰带等级分明:一品玉,二品花犀,三品金领花,四品素金,五品银领花,六七品素银,八九品乌角。其三为玉饰。玉是古代汉民族重要的佩饰。在周代,上至天子,下及士卿,都必佩玉,且随着本人身分的高低、官职的大小,使用的材料各不相同。环、玦是人们喜欢的佩玉。环是中间空心的圆形玉,玦是缺了一块的环玉。古人佩玉,一为美;二具有道德意义。“行则鸣佩玉”,有节奏者为识礼,乱节奏者为失礼。玦则源于“决”,表示“决断”。“鸿门宴”中范增多次举起所佩玉玦,提醒项羽,除掉刘邦。除了上述几大类衣饰外我国古代还有刀饰、剑饰、香袋等衣饰,以及仅表示官员身分、地位、等级等的衣饰,如汉代佩绶制度,唐宋的佩鱼制度,明代的佩牙牌制度等。

鞋饰也是佩饰的一种。古人的鞋子,男女大体相同,起初鞋(舄、屦等)只有颜色之别,如赤舄、玄舄、青舄等。后来,妇女的鞋面上常绣以各种花卉和图案。汉代木屐上绘有彩画,并用五彩丝带系扎。此外,鞋还有形状制作之异,如唐代妇女的鞋头有凤头形,虎头形,不一而足。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代女鞋翘圆头,有锦纹,绣作虎头形,极精致。总之,古代佩饰传统,不仅具有美的作用,而且还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46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