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古代的矿物学知识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97 评论:0

我国古代有关矿物的知识是和古代文明同步发展的。从石器向青铜器和铁器演进,必然要以对矿物的认识为基础,医学的进步也离不开矿物知识。春秋战国时代,我国的矿物知识开始走向系统化,《山海经》 的山经部分就记载了多种矿物及其产地和识别方法。

到了汉代及汉以后,在《神农本草经》、《本草集注》、《本草纲目》等30余部本草药典着作中,都有关于矿物的内容。梁代陶弘景在《本草集注》中收录了近百种矿物岩石,比较全面地论述了矿物药的性质、产地和分布规律。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列有矿物药266种,书中对大量矿物的产地、外形、色泽和采掘、鉴别方法都有说明。除药典系列外,正史和科技、艺术专着中也有大量的矿物学记载。《汉书·地理志》 就记载高奴县洧水(延河支流)上有可燃的液体,这是世界上对石油及其产地最早的明确记载。最早的天然气记录也出现在《汉书》中。晋代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提出了对黄金、云母等矿物的鉴别方法,指出 “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而云母,只要拿起来对着日光,看反射光的颜色,就可以鉴别了。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则研究了金属盐、各类黏土、石灰岩、煤炭等矿物在民生和军事方面的作用,而且还详细记载了各种矿物的探矿、开采、冶炼技术。宋代杜绾所着《云林石谱》,重点是讲有关石的艺术的,但此书也是一本重要的有关矿物岩石的着作。

应该指出,中国人对于矿物的知识不是零碎的,而是将地层看作一个整体,认为它的内部结构和人体内部一样相互关联而且井井有条,这种整体观在春秋时代就已经确立了。在《管子》中,我们可以找到有关矿物分布规律的总结,书中说: “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铁; 上有铅者,其下有银; 一曰上有铅者,其下有鉒银;上有丹砂者,其下有鉒金; 上有慈石者,其下有铜金。”《山海经》中则有对矿物共生现象的记载,如赤铜和砺石、铁和文石、黄金和银、白金和铁、金和玉等。我国古代甚至有许多书中提及了植物与矿物的关系。唐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说:“山上有葱,下有银。山上有薤,下有金; 山上有姜,下有铜锡; 山有宝玉,木旁枝皆下垂。”尽管上述说法不全正确,但这种有机的整体观是合理的。现代生命科学指出,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宏量和微量元素,元素不足或过量可能导致植物本身的显着变化,而中国古人恰好认为植物含有金属之“气”。无怪乎李约瑟说,中国人这方面的观察,可以说是现代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先驱。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46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