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各民族文化艺术的交流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03 评论:0

中华民族宏大的文化艺术宝库,是由各族人民的文化艺术长期交流而形成的。在文学领域,先秦之世,北方有《诗经》,是中国第一部汉文诗歌总集,收集了春秋以前黄河流域及长江以北的江汉地区诗歌305篇,对以后2000多年的汉文诗歌发展有深远影响。南方有《楚辞》,以《离骚》最为着名。后来中原地区又有乐府诗、唐诗、宋词、元散曲等,边疆地区则有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并称为中国三大英雄史诗。另外,古代北方人咏叹草原景色和游牧生活的《敕勒歌》,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流传至今魅力依旧。在各族人民中广为流传的文艺作品还有,维吾尔族的 《阿凡提的故事》、叙事哲理诗《福乐智慧》,彝族叙事诗《阿诗玛》,傣族叙事诗《召树屯》,哈萨克族长诗 《考孜库尔巴与巴彦苏鲁》,纳西族长诗 《创世纪》,苗族长诗《仰阿萨》,壮族长诗《布伯》,白族民间故事《望夫云》,锡伯族的《猎人之歌》,布依族的 《春播秋收歌》 等。满族作家曹雪芹的 《红楼梦》为中华民族的不朽巨着。中原流传的《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隋唐演义》、《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也为各族人民所熟悉。各族民间文学体裁多种多样,主要有神话、传说、故事、民歌、叙事诗、长篇史诗、寓言、戏剧、曲艺、诵词、风习歌、谚语等,且各具特色。比如民歌,北方民族民歌曲调缓慢悠长,辽阔深沉,如蒙古族的“长调”,哈萨克族的“牧歌”,回族、撒拉族、东乡族的 “花儿”,赫哲族的“依玛坎”,北方汉族的“信天游” 等。南方各民族的民歌曲调高亢明亮,奔放自由,如壮族的“排歌”,瑶族的“香哩歌”,侗族的“大歌”,布依族的 “好花红”,藏族的“谐”和“鲁”,南方汉族的“客家山歌”、“兴国山歌”、“闽西山歌”等。

布达拉宫

在音乐舞蹈领域,中国各民族一般都能歌善舞,因而流传下来大量民间歌曲和舞蹈音乐。有些民族还有自己的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在舞蹈风格上,北方草原的蒙古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游牧民族的舞蹈,常用骑马时的肩部活动来表达感情,动作刚劲,节奏激烈。而南方农业区的壮族、白族、哈尼族、黎族的舞蹈,则表现采茶、舂米、捞虾等劳动生活,动作柔和,节奏轻缓。此外,各民族的民间乐器也颇为丰富多样。一些少数民族乐器传入中原地区之后,很快成为汉族等民族通用的乐器,如富有民族特色的胡琴、筚篥、唢呐、羌笛等。其中羌笛是北方羌人乐器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它就是现在箫的前身。南朝和隋唐都有诗人写到羌笛。胡笳则是匈奴中流行的乐器,吹奏起来声音苍凉悠扬,颇能引人思乡。此外如维吾尔族的弹布尔、热瓦甫,蒙古族的马头琴,哈萨克族的冬不拉,柯尔克孜族的库木孜,以及侗族、苗族、布依族的芦笙等,也很着名。

在美术领域,汉族传统的 “国画”、藏族的卷轴画 “唐卡”、古龟兹人创造的佛教画像、苗族和布依族的蜡染艺术等,都受到各族人民的重视。还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各民族建筑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与地区特色。西藏的布达拉宫就颇着名,它由吐蕃王朝的松赞干布始建于7世纪,多年修筑,规模宏大。除建筑本身具有艺术价值外,宫的门窗梁柱上栩栩如生的各种雕刻,堂内色彩鲜艳的壁画,宫内保存的自吐蕃时期以来大量的雕塑珍品,均富有艺术特色。这一切,使布达拉宫成为藏族艺术的代表,也成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回族的清真寺建筑艺术也别具一格,且遍布中国各大城市。由于中国的清真寺建筑经历了与当地各民族地区建筑相结合的过程,所以已区别于世界伊斯兰国家和地区的清真寺,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45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