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割圆术-对极限思想的合理应用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95 评论:0

圆周率是对圆形和球体进行数学分析时不可缺少的一个常数,各国古代科学家均将圆周率作为 一个重要课题。我国最早采用的圆周率数值为3,即所谓“径一周三”。《九章算术》中就采用了这个数据,“方田”中有这样一个问题 “今有圆田,周三十步,径十步,问田有几何?”很显然,这个数值不能满足精确计算的要求。汉代 一些数学家已发现了这 一问题,并在实际应用时采用多种圆周率数值。如刘歆作标准容器“律嘉量斛”时用3.154;张衡在《灵宪》中取用730/232,约等于3.1466,在球体积公式中又采用,约等于3.1623; 三国王蕃采用的数据相当于3.1556。上述这些数值精确度虽有提高,但大多是经验成果,缺少理论基础。

刘徽割圆术示意图

圆周率计算上的有所突破,有赖于有效方法的诞生,这种方法就是割圆术。刘徽在为《九章算术》作注的时候,指出 “周三径一”不是圆周率,而是圆内接正六边形周长和直径之比。经过深入研究,他发现圆内接正多边形边数无限增加时,多边形周长可无限逼近圆周长,从而创立了“割圆术”。割圆术的主要内容是: 一、在圆内作内接正六边形,每边边长均等于半径; 再作正十二边形,从勾股定理出发,求得正十二边形的边长,如此类推,从内接n边形的边长可推知内接2n边形的边长。二、从圆内接正n边形每边边长,可求得内接2n边形的面积。如图正十二边形的 一部分(四边形OADB)的面积,等于正六边形边长AB乘以半径OD的 一半,这样,即使边数极多的内接正多边形面积也可以一步步求解。三、刘徽进一步指出,圆的面积介于两个可求得的值之间。例如,圆面积大于正十二边形面积,但正十二边形的每个部分都加上一个小三角形(图中阴影部分),总的面积便又大于实际圆面积。显然,阴影部分的面积可由正十二边形与正六边形的面积差求得。这样,刘徽实际上发现,圆面积S满足不等式S2n<S<S2n+(S2n-Sn),这里S是圆面积,S2n、Sn是内接正多边形面积,n、2n为边数。

《隋书·律历志》 中有关圆周率的记载

依据极限观念,刘徽指出:随着圆内接正多边形边数的增加,它的周长和面积越来越接近圆周长和圆面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将这种极限思想和上述不等式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增加多边形边数,就可以从不足近似值和过剩近似值两个方面逼近圆周率的真值。刘徽使用这一方法,从圆内接正六边形算起,相继算出正十二边形、正二十四边形,直至正一百九十二边形边长,并求得正一百九十二边形的面积为3.1464/625,相当于求得π为3.141024。他还继续计算,最后求出正三千零七十二边形的面积,得到π的近似值为3.1416。这两个数据的精确度是当时世界上前所未有的。

与刘徽类似的是,古希腊的阿基米德也用正多边形法去求圆周率,他认为圆周长介于圆内接正多边形边长与外切正多边形边长之间,算得310/71<π<31/7。但是阿基米德是用归谬法证得这 一结果的,他避开了极限概念,而刘徽却大胆地应用了以直代曲、无限趋近的思想方法; 且阿基米德的方法需另外计算圆外切正多边形面积,刘徽的方法则只需求内接正多边形面积。与阿基米德比,刘徽的割圆术可谓事半功倍。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45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