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风水说与古代的地学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00 评论:0

在中国古代,人们对土地的科学认识几乎是和风水理论一起产生的。正是因为风水与地学的这一联体关系,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地理与风水文献几乎被归为一类,而风水先生在民间也因此有地师、地理先生之称。

风水是中国独特而复杂的一种民族文化。风水的观念大概在远古时代人们开始在天然岩洞筑造住室或在山坡上开凿窑洞时就产生了。住所在人类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古人来说,安全、向阳、避风、临水、离劳作或获取食物的地方不太远等,都是他们建造住所时应予以充分考虑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风水便成了一种和风水先生(也称为阴阳家)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地理地形分类学。风水说的前身是相地术。《周礼·大司徒》首次阐述了相民宅的目的是“知其利害”。就是说,知道哪些地方对人生存有利,哪些地方有害。这样的相地术实质就是纯粹的选择地理环境,它是古代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战国以前,相地术主要服务于选择阳宅地址,包括居址、村落和城邑,对墓地的选择并不十分强调。春秋战国时期,相地术才逐渐转向为墓地服务,“凡葬,必于高陵之上,以避狐狸之患,水泉之湿”; 而且,选择墓地的目的是为了尽孝道,“葬也者,藏也,慈亲孝子之所慎也”(《吕氏春秋·孟冬记·节丧》)。在古人看来,从生者的角度为死者考虑,莫过于使其免遭惊扰,因此慎重地选择墓地就很重要。秦汉时期,相地术已明显地发展成为风水说。其标志是以地理学为基础,吸收了阴阳五行、天人感应、卜筮、天文等思想和术数。特别是汉代的《狐首经》,提出 “气感而应,鬼福及人” 的理论,使选择墓地的目的由“尽孝”变为“荫庇后人”。此后,风水说代替了相地术,走向了神秘化和迷信化,但仍然离不开以地学作基础。

在中国古代风水派别中,有形家学派和理气学派,他们对风水学说的形成都曾起过重大的作用。但对风水的地理学基础作出重大贡献的则是形家学派,这一派在选择阴宅、阳宅时,都要对各地山川进行调查,作实地考察。他们调查、考察的方法与古代地理学家没有区别,他们掌握的地理知识,使风水说具有地理学的价值。因为,形家学派在野外调查、考察时,特别强调两点:一是“神仙眼”,即要有一双善于观察山川形势的眼睛,要看得远,看得准,目力要好,不能有指鹿为马、以黄为赤的毛病;二是“小鬼腿”,即要能多走路,多爬山涉水,吃苦耐劳,将风水的四大要素龙、砂、穴、水逐一详查。比如寻龙穴时,须选择某个地方的最高峰,登其绝顶,观看龙脉走向,这样才能全面掌握龙行之势;再从高到低,逐层查看,才不致有遗漏。

风水说的科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地形、水文、气象以及矿藏的了解上。风水四大要素(龙、砂、穴、水)中,有三大要素(龙、砂、穴)离不开地形。它既讲山地地形,也讲平原地形和海岸地形。风水学说中借用龙的名称来代表山脉走向、起伏、转折和变化。唐宋时期提出的三大龙说,讲的就是中国山脉地理分布三大系列,它以中国四条大河来划分:长江以南为南龙,长江、黄河之间为中龙,黄河、鸭绿江之间为北龙。三大龙的起点都是昆仑山。这其实是古代最初的地貌学理论。风水学说中还含有丰富的水文思想,它对地理、地表水文、地下水和水质等问题十分关注。在风水说看来,水系与龙脉息息相关,因此风水先生看地时,常常看山先看水。“龙无水送,则无以明其来。穴非水果,则无以明其止。有山无水休寻地,寻龙点穴须仔细,先须观水势。”(《地学简明》卷十六)风水说中也包含了丰富的气象气候内容。因为风水学说对吉祥地的要求是藏气避风。风水讲究气,特别要求气聚,不要气散。正因为避风是为了使一个地方的小气候温暖不冷,因此,风水不是要避开所有的风,而是只避寒冷的风,不避温暖的风。故有所谓的向东、向南所受者温风、暖风,谓之阳风,向西、向北所受者凉风、寒风,谓之阴风之说。中国古代的风水说还包括了一定的探矿知识。风水学说中为什么会有探矿知识呢?它当然不是为了找矿开矿,而是另有原因。古人从吉凶观念出发,认为地下埋藏某些东西吉祥,某些东西不吉祥,甚至凶祸。为了能预知地下埋有什么东西,风水学说吸收了古代的探矿知识。风水学所掌握的探矿知识,大约有两项内容:一是植物指标探矿。《相宅全书》曰: “冈生野葱,下有银丝,若生野韭,金据其中。野姜生处,厥士多铜。中埋玉石,草木不蓬。黄草白莠,下有金守,黄莠白茎,银之所有。大树忽死,或偏而枯,随枝所指,宝藏之区。草茎苍赤,短短而疏,掘下十尺,瓦石与俱。草枯而黑,下通泉脉。若有铅铜,蕉萎无泽。”这种用指标植物探矿的方法,始于战国,盛行于南北朝。二是水探矿。《地理学新义》说:红泉之地,必有银矿;腥泉之地,必有铁矿;温泉之地,必有硫黄、矾石。这种探矿技术至今仍有一定的探测意义。

总之,风水说的地学基础是雄厚的。正是这些地学基础,使古代风水说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它是风水学说的精华。因此,分清风水学说中的糟粕和精华,是我们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任务。

七星缸

旧时杭城多火灾,形家以为是玉皇山地势像龙所致,于五代十国时期铸铁缸七口,以北斗七星的形状排列于玉皇山上,以镇凶龙。1997年重铸的七星缸成了玉皇山上的一个景点。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44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