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蜚声中外的旗袍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45 评论:0

现代的“旗袍”,是由清代满族旗袍演变而来的。旗袍最早并非妇女的专宠,而是满族男女老少共着的衣服。一年四季,同一式样,仅有单、皮、夹之分。满人又称旗人,所以他们所着之袍,被称为“旗袍”。早期的旗袍是一种四开衩长袍,基本款式是圆领、窄袖、宽大、直身型、左衽,衣摆四周开衩,有扣襻、束腰带。它的形成,与满族居住于寒冷地区并进行射猎活动有关。满族入关后,男女旗袍稍有区别。男子旗袍,袖口狭窄,呈 “马蹄形”,俗称“马蹄袖”(又称“箭头袖”),衣上长下短,两侧开衩,腰束布带,便于骑射。女子旗袍,袖口平而较大,衣长可掩足,领口较低,领口、袖头、衣襟等处镶有不同颜色的花边和牙子,满语称“陶罕”。清初旗袍,从目前所掌握资料看,不少以绸缎制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骑射的荒疏,男子旗袍逐渐废弃,女子旗袍却不断发展,成为女子服饰的专有名词了。身着旗袍的满族妇女,梳“旗头”,穿“旗鞋”,走起路来显得分外挺拔秀丽、婀娜多姿。

身着旗袍的演员

旗袍自出现以后,款式数度变化。清统一全国后,随着满汉民族生活习惯的日益融合,旗袍也为汉族妇女接纳采用,并不断革新。辛亥革命以后,旗袍变化更大。裁制时更注意适合女性体型,讲究线条美。从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旗袍渐趋普及,成为中国妇女的主要服装。起初,流行高领,炎炎夏季,薄如蝉翼的旗袍,领子高耸及耳,渐而又流行低领。袖子变化也较大,由长于手腕改为短至露肘。30年代中期,旗袍又渐渐长至曳地,两边的衩开得很高,走起路来,腿部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朦胧美。40年代后,趋向于取消袖子,且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繁琐装饰,得到更多女子的青睐。

女士们喜爱旗袍,不是没有原因的。经济上,旗袍省工省料。历代女服,上身有衣,下身有裙,还有各种装饰配件,而一领旗袍足以取代所有。妇女所以青睐旗袍,如前所说,还在于它恰如其分地显示了女子身材的曲线美。丝绸所制旗袍,所显示的女性身材曲线更柔和流畅,有不可言传的魅力。旗袍的长处还在于它老少咸宜,四季皆可,雅俗共赏。中国的旗袍不仅在东方的 一些国家受到欢迎,欧美等国的妇女也争相仿效,它是世界服饰中的奇葩!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44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