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对宇宙演化之谜的解释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97 评论:0

宇宙起源之后如何演化之谜不仅在西方,而且 在东方也一直是古代科学家、思想家为之穷经皓首的问题。与希腊神话的传说相类似,中国古代最初也是以神话的方式对此作出解释的,如着名的盘古开天地之说。关于这一神话传说,三国时代徐整的《三五历纪》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度,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 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太平御览》)这一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虽然其中包含有天地是由浑沌起源然后日渐膨胀的思想,但它把盘古视作 “神于天,圣于地”的神灵,认为是神灵在开天辟地、化生日月以及创造地上万物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具有极浓厚的神话色彩。

到了元代,云游道士林辕写成《元气说》一文,可以视为是中国古代最完整的解释宇宙演化之谜的理论。文章通过论述元气的产生、运动、变化和聚散来说明宇宙天地山川人物的生成演化,它一改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意味,充满了质朴、合理的科学理论色彩。

林辕在《元气说》中指出:“元气始生,犹一黍也、露珠也、水颗也。” 这一小颗水珠般的元气便是宇宙万物的最初形态,其特征是“内白而外黑”,“阴含而阳抱也”。由于“阴气之为性,好舒畅、好缓散”,“阳气之为性,好涵养、好圆融”,更加速了阴气不断向外扩张,阳气不断向内集结的过程。又由于阴气化作寒、湿之气,阳气演成温、热之气,所以形成其外部寒湿、内部温热,自表及里温度渐次升高的状况。后来,随着阴气的尽出和阳气的尽入,造成 “外阴愈搏,内阳愈凝”的状态,遂“结成混沌”。混沌形成以后,“化育兹久”,在其内部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并具备了风、水、火、雷“四象”,从而不断加剧混沌内外的振荡。随着“四象”在混沌内的“激搏”,终于使混沌失去固有的相对稳定性“而破矣”。混沌因其内部压力的剧增而发生爆炸,使元气化生向四周的空间扩散与填充,使天不断向外延伸,先是“千里矣,渐至万里矣”,随后“致令莫啻其几千万里矣”。在天不断向外扩展的同时,混沌中的火升腾聚结为太阳,水气凝而 “北辰出焉”; “而后,水之气、日之影感化而生月焉”。在林辕看来,太阳、北斗星与月亮差不多是与天同时生成的。

林辕认为,自开天辟地,“天之积气万年,而休息于八百年矣”,即在前一万年间,天不断向外延展,并由化生诸气聚成穹廓,地也在不断沉积加厚; 尔后八百年,则发生地坠天崩之事,即为天地之 “休息”。在这八百年内,地先坠,天后崩,随后开始新一轮的万年积气、八百年休息的过程,如此循环往复。在每一次休息的过程中,由于曾起屏障作用的穹廓崩坠,天得以在原有穹廓的位置上迅速地向外延伸,逐渐形成新的穹廓,地的厚度也无疑得以剧增。也就是说,每经过一次休息之后,“天高而愈远,地卑而愈厚,山积而愈巍”。

林辕的宇宙起源与膨胀理论以元气之孕育化生之学说为立论的基本思路,在提出始基的元气膨胀为混沌的过程中,充分吸收了古已有之的阴阳说的成果,通过对阴之性好静好缓散、阳之性好动好圆融等特性的阐述,对日月星辰、风火雷电诸物的自然特性之描绘,建构了一个不仅有理论价值,而且较能令人信服的宇宙起源与演化模型。这一理论的合理性和精彩之处,即便在今天也是令人为之叹服的。特别难能可贵的是,林辕是一位道士,他应该是一位有神论者,但他的宇

宙演化膨胀理论却基本上排除了神灵对宇宙起源演化的干预,力图把宇宙膨胀说建立在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理解之上。林辕的宇宙起源与膨胀理论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宇宙演化之谜朴素的、思辨的又是精彩的解释。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43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