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对土地之神的信仰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21 评论:0

土地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直接依赖的对象。人们很早就认识到是土地给了他们生产和生活的一切,因而对土地怀有感恩之心。同时,由于人们相信万物有灵以及对土地生长万物的不理解,人们又把上地作为一种神秘的自然物加以崇拜,形成了对土地之神的信仰。中华民族对土地的崇拜历史悠久。原始社会中,某一氏族或部落所崇拜的土地神,就是这一地区土地的化身。国家产生以后,全国性的土地神也应运而生。土地神有许多名称。《史记》 中有 “地只” 之称,汉代人也有称其为 “地母”、“地媪” 的。后世对土地之神的称呼中最常见的是“社神”。社神是由“后土”变来的。“后土” 原名句龙,是共工氏的儿子,擅长治土。他领着人们开发和利用土地,养育万物,死后被人们奉为社神,受到普遍的祭祀。祭社十分隆重,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要参与。周代除天子和诸侯主持大祭外,民间每25家也立一社神,进行祭祀。大祭由天子或各地行政长官主持,小祭由各家共同推举的社正主持。祭社时间也有讲究。因为对土地之神的信仰是和农业生产联系在 一起的,所以一般在每年播种、收获时祭社。古代把祭社的日子叫做社日,后来祭祀趋向频繁,除了社日外,也有初一、十五祭社的习俗。有的地方甚至只要有求于土地神,或是做了惊动土地的事情,还举行临时祭祀,不拘日期。祭社的程序和方式也历代不同。最早的祭祀方式比较野蛮,一些地方有杀人祭地的习俗,也有用动物血和人血祭地的习俗。后来出现把贵重物品埋到地下祭祀的方式,人们认为这样能使土地之神享用到祭品。再往后,祭社的物品是猪、羊、鸡、鸭、蔬菜、酒饭之类的东西,祭祀完毕后,往往分发空,各自回家享用,或者就在祭祀之处集体享用。清代,对土地神的信仰近于泛滥,各州、县、乡、村都有自己的土地庙。那些香火旺盛的土地庙,很受当地政府的青睐,有时还能得到朝廷亲赐的庙额和爵位。土地神成为妇孺皆知的地方神灵后,其形象就完全人格化了。人们习惯称之为土地爷或土地公公,其形象一般是白须白发,乌帽皂靴,黄袍革带,活脱脱一个老态龙钟的官吏。民间甚至还在土地庙中并列出土地神的家属,即土地婆婆和他们的子女。这时土地神的职责也更加广泛,它已不再只是某一方土地的代表或象征,也不只是管理与土地有关的事务,而是负起全面管理、保护当地的职责。这样一来无论是地方还是朝廷就要经常向它请示报告各种事情,尤其是涉及土地的事情。据说宋孝宗在后苑栽一棵松树,也曾用酒食祭祀花园土地。皇帝尚且如此谨慎恭敬,老百姓对土地神的信仰就更不用说了。汉族崇拜土地神也深深影响了周边的少数民族。许多少数民族甚至直接把土地神从汉族移植到本民族崇拜的神灵里。例如,毛南族的土地神就来自汉族民间的善神土地。土家族敬奉的土地神像和汉族相同,也是石雕、木刻和泥塑,形象亦为公婆二老。可见,以汉族土地神崇拜为代表,各族人民的土地神信仰呈现出大同小异的形态。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43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