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对世界的抽象概括-阴阳五行与八卦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04 评论:0

我国的夏、商、西周三代,已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由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由于金属工具(主要是青铜工具)的使用和畜牧业与手工业先后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促进了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冶炼、纺织、陶瓷等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这一方面为古人认识和探讨世界奠定了经验科学的基础,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生产的发展为社会分工,特别是脑力劳动从体力劳动中分离出来提供了可能。于是,有一小部分人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专门从事科学文化等活动,并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仅产生了像农学、医学、天文学和数学等早期的自然科学,而且还形成了对世界存在之根本进行探讨的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性质的阴阳五行说及八卦说。

阴阳五行说作为古人对世界本原、构成及世界运动变化之根源的哲学思考,源于先秦,但其完善经历了一个相当的历程。据史书记载,最早提出阴阳概念的《周易》一书起源于殷周之际,其内容包括《易经》和《易传》二部分。《周易》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认为整个世界就是在阴阳这两种对抗的物质力量(阳代表积极、进取、刚强、向上的事物,阴则代表消极、退守、柔弱、向下的事物)的运动和斗争之下发生和发展的,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阴阳这两种对立物质相互斗争的结果。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箕子的《洪范》篇。在《尚书·洪范》中是这样论述五行说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七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里不仅把世界万事万物概括为水、火、木、金、上五种物质元素,而且对其形态、性质和作用都作了简要的描述。把水、火、木、金、土视为世界万物的始基,与当时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农业的发展、冶金的兴起有关。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在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还是在古希腊、古罗马的“元素说”中,都没有包括金元素。它充分反映出金属已成为我国青铜时代重要的物质元素。实际上,五行说的创立者是概括了当时已有的金、银、铜、铁、锡、铅等金属,把这些金属的共性抽象出来作为金,与水、火、木、土并称为构成万物的始基物质。

与阴阳五行说有密切联系的是八卦说。所谓八卦就是用八种符号来代表八种物质,其卦象分别为:

我们可以看到,八卦中乾与坤、离与坎、震与巽、艮与兑之间都是对立的。它反映的是天与地、火与水、雷与风、山与泽这些物质现象的对立,其中,最根本的是天与地的对立,也就是乾与坤的对立,从卦象上看则是阴与阳的对立。它可以说是其他六种物质现象的总根源,也是产生世界万物的总根源。阴阳八卦说所包含的科学思想主要包括万物交感与发展变化的观念。按照八卦说的理解,万物在阴阳两种力量的矛盾、推动中产生变化,变化的过程是通过交感而实现的。所以,《易经》所谓“吉”的一些卦,一般是上下两卦具有交感的性质。如泰(䷊)卦的象是地在上天在下,而实际上应当天在上地在下,天气属阳,地气属阴,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就象征着天和地的交感变化,故是吉卦。与此相反,如否(䷋)卦的象是天在上地在下,天本来就在上,地本来就在下,这种情况不会引起上下交感易位的变化; 不交感,没有变动,事物就没有发展前途,所以否卦就不如泰卦吉利。泰卦和否卦是一个对立面,一吉一凶。在这里吉和凶的根据是变和不变,交感和不交感,它透过宗教迷信的形式反映出极其朴素的辩证法观点。

伏羲后天八卦方位图

变化发展的观念也是贯穿在八卦中的一个基本思想。《易经》的作者认为世界上没有东西不在变化,变化着的事物有它发展的阶段。《易经》 对每卦的每一爻都作了一般原则性的说明。他们认为事物刚开始时,变化的迹象还不显着,继续发展下去,变化就深刻、剧烈化,发展到最后阶段,超过了它最适宜发展的阶段,就会带来相反的结果。所以《易经》泰卦九三爻辞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这一物极必反的原则,因为包含着辩证法的真理,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极为广泛的传播。

作为对世界存在和发展本质的抽象概括,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和八卦说不仅反映了我国古代文明对世界的独特看法,而且还为我国整个古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43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