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独树一帜的世界本原理论-元气说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06 评论:0

对世界本原的探讨在最初既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考,同样也是最重要的科学探究活动。因此,无论在古希腊还是在古代中国,先哲们对世界本原问题的探讨几乎都同样地重视。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元气说就是这个探究活动中最伟大的成果之一。

早在西周初期,古代哲人就提出了“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说,认为这是物质的本原。接着,一些思想家又发展了一种 “水土说”,认为水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管子·水地篇》)但在物质本原问题上,用一种或几种具体事物去说明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总是比较困难的,于是古代思想家通过进一步的思考提出了以抽象形态出现的元气学说:“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是故名气。”(《管子·内业篇》)这就是我国古代关于世界本原和物质构成的最早的元气说。它提出: 正是物的精气结合起来而生万物。在地下生出五谷,在天上分布为星体,流动在天地之间的谓鬼神,藏在心中就成为圣人,所以称它为气。这一时期的元气说在指出精气构成万物的同时,还大略地描述了这种物质性精气的性质。特别有意义的是,元气说从诞生之时起就把“鬼神”、“圣人”列为元气的化合,这在当时是极富于科学启蒙意义的。因为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在鬼神迷信和天才说教泛滥时期,先进的思想家往往只能把鬼神和圣人解释为由和构成普通物质或平民的元素一样的东西所构成,以此打破超人的或先验的偶像说教。同样出于这样的动机,古希腊的伊壁鸠鲁也曾把“灵魂”看成是精微的原子集合。列宁称伊壁鸠鲁的断言是“天才的猜测”。中国古代元气说的倡导者们把鬼神和圣人看成是由元气构成的,和伊壁鸠鲁相似,他们的学说也可以视为是一种天才的猜测。

在汉代,王充对元气说作了重要的发展,提出了“元气自然论”。他说: “天地,含气之自然也”(《论衡·谈天》); “天地含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含气,子自生矣”(《论衡·自然》)。他认为天地万物是由元气构成的物质实体,而且元气产生万物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高于元气的造物主。他还据此对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作出了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解释。之后,唐代的柳宗元、刘禹锡等人也对元气学说有所阐发。刘禹锡认为宇宙间根本没有虚空,到处充满了元气,只是由于肉眼看不见稀微的物质形态,人们便以为是空。这便是古人朴素的“真空”概念。至宋明,王安石、张载、王夫之等人又建立和发展了“元气本原论”,尤其是王夫之,把元气学说推向了古代科学思想史的最高峰。张载和王夫之曾提出“太虚即气”的学说。“太虚”本指虚无缥缈的宇宙空间,但张、王认为“太虚”不能是没有物质的“真空”,而是充满着“气”这种极为细微的连续形态的物质。张载说: “太虚不能无气。”(《正蒙·太和》)王夫之也说: “聚而成形,散而归于太虚。”(《张子正蒙注·太和》)在这里,“气”和“形”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物质不同形态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

元气本原论根据元气聚散转化的思想,从哲学上指出了物质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科学原理。其高妙之处在于,它同时赋予了元气永恒运动和“动非自外”的特征,这一思想在科学史上的贡献无疑是杰出的。

总而言之,元气本原论在我国古代物质科学理论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它所涉及的物质本原和运动的理论既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天才的猜测。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42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