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东胡·乌桓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96 评论:0

东胡是指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由于匈奴人自称为胡,又为汉人所熟悉,所以中原汉人就泛称中国北方各族为胡人,并称在匈奴以西的西域各族为西胡,在匈奴以东的民族为东胡。古代东胡是 一个较大的部落联盟,它包括了许多族属相同而名号不一的大小部落。早在商朝初年,东胡就居住在商王朝的正北方。春秋战国时期,东胡的活动区域是在燕国的北部和东北部,当时燕地就在今北京 一带。东胡是游牧民族,其经济生活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也兼营狩猎,后来逐渐在接近汉族的地方有了农业、手工业。东胡自出现于中国历史记载起,直到秦代末年被匈奴击破为止,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比较强大的。东胡与匈奴一度并肩成为中国北方两大强族。东胡势力强盛时,常常对邻族造成威胁,附近的中原燕国、赵国、秦国的北部边郡都曾遭到东胡扰掠,连匈奴的宝马、女眷也被东胡索取,由此引起了燕、赵、匈奴等邻国的强烈不满。燕国在燕昭王时期以大军攻打东胡,迫使东胡向后退却500余里。燕国便在东胡退出来的地方,即今河北和辽宁一带设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五郡,修筑长城,防止东胡再犯。赵国也曾两次打败东胡。东胡部落联盟的最后瓦解是在秦末。公元前209年,匈奴冒顿杀死父亲头曼,废除单于推举制度,自立为单于。东胡趁机向冒顿索取名马和女眷,并要求独占东胡与匈奴之间方圆500余里的缓冲地带。这激怒了匈奴冒顿单于,他乘东胡轻敌无备之机,率领几十万匈奴大军,向东胡发动猛攻,大破东胡。从此,东胡部落联盟瓦解,各部族受匈奴役使,东胡作为一个整体族群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不过,汉代以来活跃于北方的乌桓与鲜卑,原先就是东胡部落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胡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为后来活跃于大漠南北的很多民族所袭用。现在蒙古族的语言,它的祖源就是东胡语言。

汉保塞乌桓率众长

东胡被匈奴击破后,分解出两支重要部族,一支退居乌桓山以自保,就称为乌桓,乌桓山也称乌丸山,因而乌桓也称“乌丸”、“古丸”。另一支因生活在鲜卑山一带,故称为鲜卑。乌桓与鲜卑后来大部分进入中原,跟汉族一起错居杂处。乌桓同鲜卑比较起来,汉化更早、更深,并且很早就迁徙到中原各地。乌桓与鲜卑一开始都受到匈奴的役使。匈奴强迫乌桓每年必须输送牛、马、羊等牲畜皮革,若过时不交,便没收他们的妻子为奴婢。汉武帝时,霍去病打败匈奴,乌桓人请求内迁,武帝就把乌桓迁徙到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五郡的边塞外居住,设置护乌桓校尉进行管理。不过乌桓仍然受到匈奴的控制,所以时而协助汉朝攻打匈奴,时而又受匈奴驱使去扰掠东汉边缘郡县。直到匈奴统治集团发生内讧之际,乌桓各部乘机摆脱了匈奴的控制。公元48年东汉光武帝时,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归附东汉而内迁,乌桓也随之向东汉政府表示臣服。光武帝刘秀允许乌桓内迁,并在上谷郡设护乌桓校尉,监领乌桓各部。原来乌桓所居住的塞外地方,随即由自北方南下的鲜卑人占据,其中一部分留居在塞外的赤山乌桓也就归附鲜卑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乌桓也有人自立为王,想要独立。公元207年,曹操大破乌桓,杀死割据的首领,俘虏乌桓部众20多万人。被俘的乌桓人随曹操迁入内地后逐渐与汉族融合,少数留居塞外的乌桓人,很快又为鲜卑人所征服。魏晋以后,乌桓的民族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所谓“杂胡”。隋唐时期,乌桓不再活跃于内地,有一部分流徙到北方边地。唐朝初年有“乌丸国”派遣使者来唐朝贡。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曾派兵北讨乌丸。在这以后,乌桓名称不再见于史载,乌桓融合到汉族和其他民族中去了。

乌桓民族的经济生活,以游牧为主,兼营狩猎业和农业。乌桓民族人人会骑马射箭,强健勇敢。妇女能刺绣、织毛毯,其家庭纺织业多以动物皮毛为原料。乌桓与北方其他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羌、羯、突厥等,都有一种在汉族看来颇为奇特的婚姻方式:父死,儿子可娶后母为妻;兄死,其弟可娶寡嫂为妻。当代人类学家称这种婚姻为“收继婚”。即寡居的妇人可由丈夫的亲属收继为婚。乌桓与鲜卑婚俗中还有抢婚与劳务婚。劳务婚是指新郎在婚后先到新娘家庭中居住一段时期,无偿为新娘家族工作,以劳务代替聘礼,然后才能将新娘接回夫家。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42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