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傣族欢快的泼水节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48 评论:0

每至傣历六月十五日这一天,在风景秀丽、四季如春的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聚居区中,男女老幼提桶端盆走上街头,欢歌笑语,互相泼水,相互祝福。青年男女们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跳起了优美的孔雀舞,唱起生动的情歌,这就是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泼水节是傣历新年,是傣族迎新送旧的标志,极为热闹,一般为期3~4天。第一天叫“腕多桑刊”,意为除夕,此日人们不泼水,多至寺院聆听僧人念经,中午,把一尊佛像放置院中,担清水浴佛,祈求丰收。并进行龙舟竞赛,澜沧江中,锣鼓喧天,百舸争流,青年小伙子们精神百倍,奋勇划船,号子声此起彼伏,两岸人头攒动,欢声如雷,热闹非凡。优胜者在芒锣和象脚鼓声中狂欢劲舞。第二天为泼水节,称 “腕脑”,热闹隆重。上午10时左右,人们走上街头,互相泼水,以示敬意与祝福,并含祈求风调雨顺,免除疾患之意。晚间举行盛大的游艺晚会。最后一天称“腕叭腕玛”,意为“日子之王到来之日”,为新年元旦。人们放“高升”和“丢包”。“高升”上面系有象征吉祥的五样东西,一经点燃,飞向高空,然后飘落而下,孩子们争相接抢。“丢包”则是一种用荷包求爱的方式,青年男女们把五彩缤纷的荷包抛向自己的意中人,借以传递爱意。

泼水节的由来,说法不一,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古时候,西双版纳景洪地方来了一个残暴好色的魔王,喷烟吐火,毁坏田园房舍,烧死庄稼与人兽,无恶不作。他抢了七个美丽善良的少女做妻子,七位少女中最小的名叫侬香,聪明伶俐,颇具胆识,一心想为民除害,带领姐妹们逃出火坑,遂假意曲从,使之放松警惕。一次,她陪同魔王喝酒,恭维魔王法术无边,天下无敌,魔王得意洋洋,说:“我天不怕,地不怕,只怕我自己的头发勒颈脖子。” 侬香听后心中暗喜,连连殷勤劝酒。魔王见侬香如此乖顺,十分高兴,被灌得大醉。于是乘魔王熟睡之际,侬香从他头上拔下一根头发,往他脖子上一勒,魔王的头果然骨碌碌地滚下地来。然而,事情却十分奇怪,魔王的头成为一只火球,滚到哪儿哪儿就烈焰滚滚,大火蔓延,怎么也灭不掉。机智的七姑娘说赶紧丢到江中,于是,六位惊醒的少女轮流抱起魔头,边跑边泼水,终于将魔头扔进澜沧江中,火终于熄灭了,魔王再也不能危害族民了。傣族人民为纪念这一天,每年都要在此日互相泼水,以洗去一年的疲劳,并为新的一年能消灾除难而庆贺,由此形成了送旧迎新的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

不过,这仅仅是民间的传说,泼水节其实源自佛教。佛教有大乘、小乘之分。小乘佛教原流行于印度、东南亚一带,属南传佛教。公元1世纪前后,由缅甸通过大勐龙传入西双版纳,成为傣族人民信奉的宗教,以后又传至云南边境一带的布朗、阿昌、德昂等族。小乘佛教信仰者多以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日为纪元,故以每年佛历五月期间(公历4月14~16日)为新年。小乘佛教主张通过“赕(奉献)佛”来修来世、积善行、达到涅盘境界。因此,做赕为教徒们必行之义务,尤重赕新年,即泼水节。是日,各国信仰小乘佛教的人们都以泼水为重要内容,但形式不同。及至现代,泼水方式越来越多,节日中被淋得越湿,说明受的祝福越多,被泼者越高兴。泼水节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及其所特具的欢乐气象,已成为一种节日的愉悦象征。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41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