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傣家的干栏式住宅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03 评论:0

干栏式住宅分布在我国的贵州、广西、云南和台湾等省区。其特点是用木和竹做成离地面相当高的底架,再在底架上建造住房,楼上住人,楼下关牲畜和储存物件。我国使用此类住宅的有布依族、壮族、傣族、侗族、景颇族、德昂族、佤族、高山族等。其中,傣族的干栏式住宅颇有代表性。在西双版纳,傣族竹楼一般大约都有10米见方,共有3排21根木柱。檩、椽多用竹竿。楼板、墙壁用竹筒劈压编成。楼顶用茅草排覆盖,呈人字型,斜度很大。楼梯一般9阶(或11阶)。上楼后为走廊,走廊尽头为凉台,它是全家人的休息活动场所,也是洗晒衣物、放置水缸、菜罐的地方。室内以中排木柱一分为二,外面为堂屋,里面为卧室。堂屋有火塘,塘火无论冬夏,燃烧不息。煮饭烹茶,都在于此。全家人围塘而坐,吃饭、休息,接待客人。内里的卧室呈长方形,一家几代人同居其中,席地而卧。为便于青年开展活动,紧靠楼梯的一端,往往由姑娘居住。里面为老人所住,并存放粮食。竹楼虽开窗不多,但因风能从竹壁缝隙透入,仍然十分透气,凉爽异常。楼下四周无竹墙相围,一般用于饲养牛、羊、鸡、猪等,也存放一些大农具。傣家人住竹楼颇有禁忌。例如,进竹楼必须把鞋脱在楼下或门外。室内中柱是老人死时靠着穿衣服的地方,上边贴有彩色纸并插有蜡条,不许移动或依靠,更不能在上面挂东西。中柱的楼下部分也不准拴牛。火塘是跨不得的,也不能随便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客人到傣家做客,只能在堂屋歇息而不可进入主人卧室。需要宿夜,只能睡堂屋。头部不可朝主人卧室的方向。在西双版纳,富户人家的住宅和平民的住宅差别不多,只是规模稍大些,墙壁、地板都用木板,房顶为瓦顶。由于家家户户的小竹楼都建置于小庭院之中,庭院内一般都种植有香蕉、柚子、木瓜、芒果、仙人掌等,果香醉人,风光绮丽。傣家村寨所给予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当然,云南各地傣族的干栏式住宅的式样也不尽一致。例如,德宏瑞丽一带的住宅,规模较大,呈长方形。新平、元江、金沙江边傣家的住宅楼房,已受当地彝族住房建筑的影响。

旧时的干栏式建筑

傣家的干栏式住宅由来已久。傣家所居住的亚热带平坝区,气候炎热,水流纵横,地势潮湿,不能不采用这样的居住形式。采用这种住宅形式,既可避免潮湿,又可安放牲口,便于看管。《蛮书》说傣族先民“楼居,无城郭”,《云南志略》说傣族地区“风土下湿上热”,因“起竹楼”等,都说明了这种居住形式由来已久。据傣族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记载,傣族的竹楼是远古时代一位名叫叭桑木底的首领发明的,并教会了手下人去建造。史诗中说,天神为了帮助人们建造房屋,变成了—只凤凰飞到人间,落在草地上,“立定两只长脚,把双翅展开,形成房棚姿态”。叭桑木底知道,这是神的暗示,于是就按照凤凰展翅的样子,叫人立起柱脚,盖上屋脊。人们一看,这岂止是屋,分明像一只展翅的凤凰!从此,竹楼的建造模式便流传了下来。傣家人对竹楼的建设总是非常重视,每次建房,都要按照先人的传统,先选吉地,然后犁耙整平,做好地基,再开始建房。正式造房时,村寨里的人们都会出来帮忙。当地的民歌这样唱道:“上寨的人来了,下寨的人也来了,黄牛角嗬嗬地一吹,大家都上山去,割茅草,砍竹子,砍木料,笑声、闹声震动了山岗。”傣家竹楼建筑中,中柱的作用至关重要,所以非常重视选中柱和立中柱。一旦中柱被选定并从山上运下,村寨里往往要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并泼水以示庆贺。中柱有八根,分男柱和女柱两种,男柱称“绍岩”,女柱称“绍南”。立柱时分别给“男柱”、“女柱”穿上男、女不同服装。竹楼的楼梯一般都为九级。据傣族神话,先人造房时,天神龙王和各种飞禽走兽都来帮过忙。他们见先人不会做楼梯,便亲作示范,两条老龙和七条小龙互相盘结起来给大家看。从此,傣家竹楼的楼梯便都由九级组成。新房建成后,贺新房的仪式比过节还热闹。主人设宴款待宾客,歌声、祝福声此伏彼起。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40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鞑靼
下一篇:傣族的小乘佛教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