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城市的兴起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39 评论:0

城市是一种依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组合起来的居民点。一般说来,它是该地域更大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的中心。纵观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可以发现“城”和“市”起初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最早的城是在氏族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防御性的堡垒。而“市”,古今都具有贸易、交换功能之意。在大约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这种防御性的城堡就已出现。考古学家在山东章丘城子崖、河南登封王城岗和淮阳平粮台等地,都发现了城堡的遗址。其形制多呈方形或长方形,面积小者边长只有100米,大者也不足200米。在简陋的城墙及房屋建筑上,发现有板筑的痕迹。这种板筑,是古代筑城的主要方法。

传说中有所谓的三皇五帝之都,虽不可尽信,但它们作为部落联盟的中心所在地应是毋庸置疑的,基本上反映了我国早期城市的最初萌芽。

夏商周时期的城,即使可以称作“城市”,但仍是把政治、军事的意义放在首位。考古学家发现了多处夏文化遗址。其中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发掘出1万多平方米的大型宫殿建筑群。商朝城市在夏朝基础上进一步形成。考古学家发现了多处商城遗址,其中以郑州商城遗址和殷墟最具代表性。从考古发掘情况看,郑州商城围有夯土城圈,宫殿基址、宗庙建筑、居住遗址和手工业作坊遗址彼此不相连属,缺乏规划性,布局较为分散。都城的范围,并不仅限于城圈以内,夯土城圈以外,也有大量建筑遗址。殷墟是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宫殿、作坊、陵墓等建筑遗迹。大体上,在洹河南岸以商代的王宫为中心,周围环绕着居民点、手工业作坊、贵族和平民的墓葬等;在洹河北岸以王陵为中心,有商王陵墓、贵族墓葬和奴隶的祭殉坑。王宫的基址成组排列,有一定的布局。建筑物的方向或正南北向,或正东西向,互相呼应,已形成了系统的建筑群。通过考古发掘可知,从早期城堡到商代城市,城内建筑物表现为从简单到复杂,布局从杂乱无章到成组排列,城市规模也有逐步增大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到商代末期,我国有早期城市26座,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及淮河上游地区,各地城市规模、布局的差异不是太大。西周都城丰京和镐京遗址,是由大量各自独立的建筑遗址组成的,散布于沣河两岸10~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房屋、窖穴、手工业遗迹、墓葬、车马坑等遗存。西周时期的城市很可能是聚族而居,据《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武王灭商后曾赐给鲁公殷民六族。甲骨卜辞中也有大量关于族的活动的反映。另外考古学家在各地西周城市遗址里,发现有大量的生产工具,其中农具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说明,周代及其以前的城市,与当时的一般村落十分相近。不少城市居民还在从事农业生产,这是城乡分化不久所特有的状况。

《三礼图》中的周代王城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广泛使用,使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巨大发展; 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具有经济职能的城市大量兴起。同时,诸侯林立,称霸争雄,纷纷营建都城。尽管地理条件和历史传统不一,各国都城各有特色,但也有其时代的共性。首先,城市面积扩大了,并且都筑有城墙。其次,布局上,都由小城(宫城)和大城(郭城)两部分组成。大小城相套或相依,也有相离的。主要宫殿设于制高点上,便于控制全城。其三,无论是宫城还是郭城内部,都有手工业区,郭城内还有许多商市,大多位于官营和民间手工业作坊附近。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第四,出现了较严格的民居规划。居民区从分散状态逐渐集中于郭城内,并组成以里为基本居住单位的居民区,里内的居民姓氏混杂,大多按职业形成居住区域。里的周围筑有封闭的围墙,设有官吏管理。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37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