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冶炼要用火,这几乎已成为人们的思维定式了。但我们的祖先却将有关置换反应的化学知识巧妙应用于生产,开创了湿法冶铜的胆铜法。
胆铜法是把铁放在胆矾(水合硫酸铜)溶液中,使胆矾中的铜离子被铁取代置换而产生单质铜。铁元素的化学性质比铜元素活跃,因而铜盐溶液中放入铁就会生成铁盐和铜。汉代的《淮南万毕术》、《神农本草经》、晋代的《抱朴子》等书中,都记载着以铁置换硫酸铜中的铜的方法。陶弘景则推广了前人的成就,他发现铁和其他铜盐(如鸡屎矾)也可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反应的原理也就是湿法冶铜——胆铜法的原理。与火法冶铜相比,它具有许多优点:可以就地取材,技术、设备简单,不需消耗能源,劳动强度很低。胆铜法可能始自唐末或五代,在北宋时,这一方法已用于大规模生产。据《宋会要辑稿》载,宋代有十多处湿法炼铜生产地,分布在广东、湖南、江西、福建、浙江等省,其中以韶州岭水(今广东曲江)、信州铅山(今江西铅山)、饶州德必(今江西德兴)三地规模最大。如信州铅山的冶铜工场有沟槽77处,年产量达19万公斤。
胆铜法的生产过程一般是:在产地随地形高低挖槽,用板一节节将槽分开,呈梯状。用茅席铺底,将碎生铁堆积在槽内,放人胆矾液浸泡。由于碎铁表面不光滑,置换所得铜大都呈细末状沉积在茅席上。将胆水放掉,取出茅席,把沉积在茅席上的铜收集起来。再放下茅席,放入新胆水浸泡。另一种方法是将铁锻烧成薄铁片,使其表面积(即与胆水接触面积)尽量增大,将铁片置入槽中。过几天,铁片上有一层铜粉末出现,把薄铁片取出,就可以刮取上面的铜末了。第二种方法虽然多了一个“刮”的工序,但由于铁呈薄片状,与胆水的接触面大,所以置换反应速度也就快一些,可以提高铜的产量。
《大冶赋》书影
《大冶赋》书影中载有胆水炼铜的内容。
宋代胆水法产铜主要用于铸币。此法使用之初,许多人都不信,元佑初年(1086年),苏辙做户部侍郎时,就曾 “有商人自言有秘法,能以胆矾点铁为铜,试之亦不验”。但到了绍圣元年(1094年),宋朝已在信州铅山设场官营胆铜,而到绍圣五年(1098年),官方已全面禁止偷盗、私制胆铜和私自取胆水等,此时胆铜法已成了官方专利。由于胆铜法在工艺上的优越性,明清两代一直沿用它。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36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1-17主编
2022-11-19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2-05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