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边市与榷场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213 评论:0

中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大国。中华民族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各民族不断发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渗透,体现出各族相互依存、相互需要的密切关系。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过的边市与榷场贸易就富有特色地表现了各族在经济上的这种密切交往。

边是指边境关隘,市是指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边市一般是指中原王朝在边境关隘所设的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主要为便于内地同周边少数民族进行贸易,互通有无。因设在边关,也通称“关市”。边市自古以来就有,一般都由政府严格控制,定期定时开放,商人需持政府许可证进入市场进行交易,并严禁从事违禁品的买卖。边市是经济交往场所,但它的开闭与限制往往取决于中央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政策,这种政策常常影响到双方关系。历代一般在边境平安无事时,开设边市,与周边民族进行贸易,互通有无。边市的具体称呼有时视交易对象或内容而有所不同。如西汉时与匈奴交易所设的关市称为 “胡市”,以内地的金、钱、米、酒等交换匈奴的牛马、裘革。这样的经济往来和交换,满足了汉匈双方的需要,加强了双方的经济联系。又如以交换或收买马匹为主的边市就称为 “马市”。马市由来已久。汉朝在边境设关市,贸易项目就有牛马。唐宋元等朝皆与边疆少数民族进行马市交易。明承此制,多设马市,其中重要的有设于辽东的辽东马市,设于宣府、大同的宣大马市。

到宋辽金西夏时期,榷场贸易兴起。“榷” 是专利、专卖的意思,因此榷场本意就是由政府控制的边市。辽、宋、西夏、金政权在接界地点都各有设置。榷场贸易是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对于各政权统治者来说,它还有控制边境贸易,提供经济利益,以及安边绥远的作用。所以榷场的设置,常因各政权间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兴废无常。榷场贸易是受官方严格控制的,官府有贸易优先权。榷场商税也是官府一笔不小的财政收入。北宋与辽双方市易或开或禁,是依边境军事形势的松紧为转移的。宋辽双方真正进行正常的贸易关系,是在澶渊盟约订立以后,当时双方各在边境设置几处榷场,官方和民间互市不绝。民间交易的物品种类一般要比官方的多,但官方交易的数量往往很大。北宋与西夏贸易的几处榷场,也曾随着宋与西夏关系的好坏而历经废兴。南宋与金的关系虽然时松时紧,但贸易关系一直存在。绍兴和议以后,双方协议在沿边扩大榷市贸易,各自设置多处榷场。随着宋金战争爆发,榷场全部关闭。直到达成和议,又恢复了榷场贸易。南宋与金交易货物的品种和贸易额都相当可观。这种大量公开的榷场贸易,直接促进了南北各族经济的交流。同时,西夏与辽、金之间也都存在榷场贸易关系,这些贸易关系当然也受到各国之间政治和军事关系的影响。总的来说,通过榷场贸易,中原及江南地区向北方输出的主要是农产品及手工业制品,如粮食、茶叶、布帛、瓷器、漆器,以及海外香药之类。辽、西夏、金输往南方的大宗商品则有牲畜、皮货、药材、珠玉、青白盐等。互市商品种类的不同反映了南北方各自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特点。

马市图

在中国古代各民族经济贸易过程中,作为历代王朝官方允许的公开互市贸易之补充的还有大量的民间走私贸易。走私贸易常常贩运政府禁止出入的物品。宋、辽、西夏、金相互之间走私贸易数量都相当大。如宋政府为确保盐的专利,严禁外盐贩入。在北宋与辽的边境上,贩盐就是一种常见的走私活动。通过走私贸易,大量廉价辽盐流入宋境,而宋朝禁止出口的一些作战物资如硫磺、焰硝等制作火药的原料,也由私贩运入辽境。西夏的马匹和青盐,也通过私商大量流入宋境。北宋政府严禁青盐流入,但对马匹走私则因战争需要而持默许态度。西夏则从宋境输入铁铜等金属。在南宋与金之间的走私贸易中,不少宋商不仅大量贩卖粮食,还把金银铜铁运入金境。至于私商偷运宋钱入金境,更是不计其数。到明朝,明政府垄断与藏族地区的茶马互市,禁止民间贸易,特别禁止私茶入藏,规定违者凌迟处死,但仍未能阻止,致使官方的茶马互市大受影响。这些民间走私贸易促进了各民族的物资交流,有利于各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因此长期以来一直存在。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35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