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哀邦忧国的 “凶礼”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16 评论:0

五礼的第二种是凶礼,是对死亡、灾荒、疫病、战争失败、遭受外侮或内乱等所举行的礼仪,表示对邦国忧患的伤痛。据《周礼》 记载,凶礼包括丧、荒、吊、��、恤五种。 丧礼是对各种不同关系的人的死亡,通过规定时间的服丧过程和拜踊哭泣的礼节来表达自己的哀悼。荒礼是对某 一国或某一地区受到饥荒、疫病的不幸遭遇,王与群臣采取减膳、撤乐等行动来表示自己的同情。吊礼是对某国或亲朋好友遭受水、旱、风、火等自然灾祸,王与群臣派遣使臣去进行慰问。如春秋时宋国遭受大的水灾,鲁庄公就派人前往吊慰。��礼是同盟国中某国被围攻侵犯,抵抗失败,城乡破残,财物丧失,盟主国应会合诸国,筹集财货,送给该国,以减轻其遭受劫难之苦痛。“��”即聚合财物, 接济他国之意。恤礼是某国遭受外来的寇患或内部的祸乱,其邻国应给予援助和支持的礼节规定。在上述五种凶礼中,丧礼受到特别的重视,礼仪最为隆重和细致。

据史书记载,古代丧葬礼仪的内容和环节有:“属纩”,即放置新絮于临终人的鼻上,以测试死者是否气绝; “复”,即招魂,就是反复喊死者的名字,冀其复生以示爱心; “沐浴”,指给死者洗头、洗澡、剪指甲、修胡须等; “饭含”,在死者口中放入米、贝、珠玉;“为铭”,制成一面上书死者姓名的旗(称“明旌”)置于堂前:“设重”,即用木板刻成一块牌位(称“重”),象征死者亡灵,置于中庭; “吊丧”,死者的亲友前来吊唁,慰问家属;“小敛”,即给死者穿上入棺的寿衣,亲属要不断顿脚、号哭;“大敛”,把尸体放入棺内,以准备好的酒菜祭奠于灵座前,亲人更要大声痛哭; “殡”,大敛后停棺待葬,其时间和地点按身分而定;“既夕”,下葬前二日晚上主人再一次哭,并将出殡日期通知亲友;“下葬”,主人、亲友穿白色丧服送柩车至墓地,灵柩下穴时主人再大哭;“挽歌”,即送葬者拉着灵车的绳子所唱的哀歌; “明器”,指用纸、竹、木、土等制成的随葬器物;“棺椁”,即死者安身的棺材和套棺,按死者的地位而有不同。死者下葬完毕后,还有 “虞祭”、“卒哭”、“祔祭” 等礼节。

在丧礼中,丧服制度又有特别的讲究。由于生者和死者之间亲属关系有亲疏远近的不同,因而所穿的丧服有差别,穿丧服的期限也各异。按规定,丧服分为五等,叫做 “五服”。第一等为 “斩衰”,是五服中最重的 一种,以粗麻布做丧服,不缝边,斩断处外露,表示哀痛而无心修饰。斩衰除上衣外,还要配以下裳、腰带、竹杖、草鞋等。斩衰服期为三年,主要是子女为父母服。第二等为“齐衰”,是用熟麻布做的丧服,把边缝齐。齐衰服期根据亲疏远近有三年、一年、五个月、三个月等差异。第三等为 “大功”,是用细麻布制成的丧服,服期九个月。第四等为“小功”,丧服做工更精细,服期五个月。第五等为 “缌麻”,丧服用更细的麻布制成,服期 三个月。丧服礼制明显表现出重男轻女、亲疏有差的宗法制特点。

对于未举行冠礼(不到20岁)的男子和未举行笄礼(不到15岁)的女子的夭折,古人也有一套服丧的礼制,称为“殇”礼。据规定,16岁至19岁为长殇,12岁至15岁为中殇,8岁至11岁为 下殇,其父母都要为之服“大功”,服期九个月。《礼记·檀弓》 记载,春秋时鲁国未成年的童子汪踦拿起武器抗击齐国的进攻而壮烈牺牲,鲁国用成人的丧礼来葬他,以表示崇敬。这说明丧礼可因特殊情况而灵活变通。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34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