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七七”乞巧风俗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71 评论:0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民间传统的“七夕节”。这天夜晚,天清如洗,繁星点点,美丽的银河,犹如一条洁白的哈达横跨夜空。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银河两边各有一颗亮晶晶的星星,这就是民间传说中的牛郎星和织女星。相传牛郎织女被无情的银河隔开,每逢七月初七携儿带女,千里迢迢过鹊桥相会。七夕节就源于这牛郎织女美丽而又浪漫的神话爱情故事。

牛郎织女故事在我国流传甚早,《诗经》中即已有记载。《古诗十九首》中写道:“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对他们的传说比较完整的记述见于南朝梁殷芸《小说》: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任。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人们同情牵牛织女,并将此故事赋予争取婚姻自由、控诉旧制礼教的内容,表达了劳动人民向往自由幸福的善良愿望,并由此成俗。

相传织女是个心善手巧的少女,故每至七夕,少女、妇女即乘她与牛郎相会之时,向她乞求智巧。此俗相传汉代已初见端倪,《西京杂记》载,时彩女已于是日“穿七孔针于开襟褛,俱以习之”。晋时多向牛女二神求赐福与智能。南北朝时乞巧风俗已遍布民间,《荆楚岁时记》载 “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多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蜘蛛)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宋以后内容日愈丰富,尤增男孩祀牛郎神之俗。自初一始,车马喧闹,乞巧市上专卖乞巧物;乞巧棚中,设置五色彩剪成的仙楼,刻牛郎织女像及仙人于其上,以为乞巧。男孩子们则将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置于牵牛位前,上书 “×××乞赐聪明”。女孩子们则将针线箱笥置于织女位前,上写“×××乞赐灵巧”。一些富贵人家则结彩楼、小舫于庭中以乞巧。明代则每至七夕,家庭主妇各取一碗水放在日光下,使女儿们将绣花针投入,日光因云层遮蔽散动而使针影显各种形状,影细者主巧,影粗者主拙。少女则在是日夜晚,以月光为亮,将彩线穿过针眼以为比赛。穿过速者为巧,穿过缓者或穿不过为拙。上海一带旧时风俗则在七夕陈列瓜果,女子们遥望银河,俗称“乞巧会”。

唐宫乞巧图轴(局部) 五代

旧俗中也有将新嫁女子于是夕接回娘家,寓意为怕王母娘娘拆散新婚夫妇,或意为避夫家恶婆婆之虐待,此日为约定俗成之日,夫家也无可奈何。这也是乞巧节称为女儿节,也称为避节之由来。由七夕到乞巧节,民间历代沿袭,流传至今。现在人们于此俗虽已淡化,但节日观念及牛郎织女的传说却长盛不衰,其实,按现代天文学的计算,牵牛星与织女星位置相距150万亿公里,如欲相会,即使按每秒30万公里的光速也须多时。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32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