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鞭打春牛”的农业生产习俗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18 评论:0

“鞭打春牛”是我国汉族和白族的立春习俗之一,又称“鞭春”、“打春”、“打春牛”、“打土牛” 等。即在立春这一天,鞭打用泥土塑成的春牛,以劝农事,策励春耕。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的到来,预示着一年农事活动的开始。农谚云:“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春时节是农民春耕春种最为忙碌的日子,他们必须抓紧时间劳作,才能换取一年的丰收果实。千百年来,农民耕田离不开牛,而春耕的迟早对一年收成的好坏又有着重大影响,所以在立春这天鞭打春牛,表示春耕即将开始,提醒人们莫误农时。“鞭打春牛” 的习俗,可能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相传西周时期,周天子就令地方官员在每年的立春这一天举行迎春仪式,与民同耕。地方官员沐浴净身后,步行到郊外聚集乡民,亲自点香叩拜,然后让衙役装扮成象征丰收的勾芒神,举鞭抽打土牛,劝乡民务本力耕。西汉文帝、景帝时,由皇帝率领群臣举行隆重的鞭春仪式,有时还亲自扶犁耕地,以示对农耕的重视。南北朝时,有些地方用纸牛代替上牛,在纸糊的牛里面装上五谷杂粮,勾芒神把牛打倒、把纸打破后,五谷四散,象征着打出了一个五谷丰登的好年景。唐代诗人卢肇有一首诗,对鞭打春牛作了形象描述,诗云:“不得职田饥欲死,尔侬何事打春牛?岁首常思盘中餐,脆鞭一响打出春。” 宋仁宗时,曾由政府颁布《土牛经》,明文规定了上牛的形制和颜色。这时,鞭打春牛的习俗甚至已从中原地区流传到较为荒僻的海南岛一带。明清时期,这种由官方组织的迎春活动,规模更加盛大。据记载,明清两朝都在北京的东直门外设有“春场”,事先准备好丝绸等物扎制的“芒神亭”和“土牛台”。立春前一天,顺天府大小官员都要到“春场”举行迎春仪式。官员们要身穿红色的官服,用旗帜和仪仗开道,先把勾芒神和土牛迎到顺天府衙门前准备好的“彩棚”里。一路上,喇叭齐鸣,锣鼓喧天,老百姓沿街争相观看。立春那天,官员们再带着京城名流和差役把勾芒神和土牛抬到皇宫,向皇帝、皇后、皇太子等人恭贺新春。礼毕回衙,再行鞭打春牛。

那个时候,不仅在京城由官府举行鞭春仪式,在地方上,民间也普遍开展鞭打春牛的活动。当然,具体情况各地有所不同。东北地区多用秫秸、彩纸等物扎成春牛。拂晓前,由年长者带队,男子抬着春牛,妇女佩戴着绸缎做的春花,孩子们拿着风筝,走向田间。日出时,由带队长者鞭打春牛,并口念颂词: “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地肥土暄,三打三阳开泰,四打四季平安,五打五谷丰登,六打六合同春。”打完后,人们抬着春牛沿地垄向前走一段后,将春牛置于地上,面向正南方的“农祥星”,以镐刨土,表示该年农事活动已经开始,随后焚化春牛。山东等地则要把土牛打碎,众人争抢春牛泥土,称之为“抢春”,尤以抢得牛头泥土者最为吉利。临沂、阳谷等地的农民,还用抢来的泥土涂灶和修蚕室,认为有避鼠之效。浙江等地是在立春前一天举行迎春仪式,农民们用泥土做成肥猪般大小的春牛,春牛的身上披红挂绿,头上插有纸做的金花,四人抬着前行,由乞丐装扮成春官赶牛。大家将春牛抬到郊外的指定地点后,依次向春牛叩头礼拜。然后大家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争抢春牛泥土,回家后撒入牛栏内,认为可以促进牛的繁殖。

云南西部鹤庆一带的白族,也有鞭打春牛的习俗。立春的前一天,人们将泥塑的彩牛抬到县衙门前搭建的彩棚内供祭。立春那天,人们又将土牛抬到郊外的香亭旁,等到红日西下之时,“春官”高声宣布: “送春牛归天!”围观的上千人蜂拥而入香亭,争相抢夺土牛,顷刻间将土牛捣碎抢尽,甚至香亭外的泥土都被抠成深坑。人们将抢来的春牛泥土连夜撒入自家的田地里,以求来年获得丰收。过去,农民多是文盲,看不懂历书,难以知道节气的确切时间。在鞭打春牛的仪式上,鞭春者与春牛的前后位置,还表示了农时的早晚。如果立春靠近春节前的腊月十五,打牛者要站在春牛的前面,表示今年的春耕应该早一些;如果立春靠近春节后的正月十五,打牛者就要站在春牛的后面,表示今年的耕作要晚一些; 如果立春就在正月初一前后,打牛者应与春牛并排,农业耕作的时间自然也就应该适中了。鞭打春牛的活动,在我国历经数千年而不衰,民国年间还曾定立春之日为农民节。中国历来是农业大国,世世代代都以农业为生,“鞭打春牛”俗是农业生产得到官府、民众高度重视的突出反映。

春牛图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31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