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竹刻艺术的流派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13 评论:0

竹刻原属文人雅士的休闲活动方式之一,大约始于两汉时期。唐代的竹刻艺术已颇有建树,现存日本正仓院的一支人物花鸟纹箫管十分精美。宋代竹刻名家詹成,曾雕过一只透雕鸟笼,“四面皆花板,于竹片上刻成宫室、人物、山水、花卉、禽鸟,纤悉俱备,其细若缕,且玲珑活动”(元陶宗仪《辍耕录》)。到了明代中期以后,乐于此道者越来越多,民间艺人也纷纷介入,并在毛竹的主要产区江南一带形成各种不同的竹刻艺术流派。主要有上海的嘉定、湖南的邵阳、浙江的黄岩、四川的江安等。

嘉定竹刻于明正德年间以朱姓祖孙三代(朱鹤,号松邻;朱缨,号小松;朱稚征,号三松)为代表,号称“三朱”。以后代代相传,成为一个艺术流派,后人称嘉定为“竹刻艺术之乡”。清代以后,嘉定竹刻艺术名家大增,如清初的张希黄、吴之璠,康熙时的封钖禄三兄弟,乾隆时的周颢等。嘉定竹刻以深刻和镂雕见长,浮雕、浅刻、线刻也兼用之。雕工精细,刀法稳重,善刻人物、花鸟、山水和书法。作品分实用和陈设两大类,具有实用价值的以笔筒、臂搁、香熏、扇骨、文房四宝为主。陈设品则有挂屏、座屏和竹根圆雕等。

邵阳竹刻属翻簧工艺。这一工艺是先削去毛竹青皮,分层开片,取其约2毫米的竹簧,经蒸、压、磨的加工,成为“贴簧”,粘贴于木质器皿上,干后再雕刻各种花纹。翻簧色如象牙,洁净温润,典雅大方,是一种高档民间工艺品。邵阳翻簧竹刻大约始于乾隆年间,光绪时,湖广总督张之洞曾以邵阳竹刻作贡品献皇上,后张又将一批定制的朝珠盒等作为寿礼,献给慈禧太后,受到宫廷的青睐。1915年,邵阳竹刻《荷叶花瓶》曾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银奖,自此名声大振,开发为外销工艺品。邵阳竹刻注重造型美,雕刻技法以传统的阴刻为主,又有浮雕、镂雕、烙画、拼嵌等新技法。品种有盒、瓶、筒、盘之类的实用品。现代名艺人有王民生等。王偕其弟子喻文等,创硝酸浮雕、贴花烫压等具有现代感的新工艺,丰富了翻簧工艺的艺术表现形式。

浙江黄岩翻簧竹刻为清同治年间艺人陈光臣所首制,其翻簧工艺和邵阳基本一致,但随着科技的进步,黄岩翻簧已能把竹簧作弯曲处理,改变了以往只能用硬直的竹簧作直筒状带菱角的拼贴法,达到造型的多变。在拼贴技术上,能多至数十块竹簧拼成一个造型复杂的器皿,作品浑然一体,不留榫迹,可谓巧夺天工,天衣无缝。在雕刻上,能在2毫米厚的竹簧上作浮雕式装饰,而且刀法娴熟,线条流畅,细处如毫发,粗处似斧劈,粗细虚实相间,艺术效果很好。品种有烟盒、果盒、茶叶罐、笔筒、花瓶等,兼做挂屏之类的陈设品。当代名艺人有罗启松等。

四川江安的竹簧艺术尽管只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其竹簧和木版胶合的工艺却颇有地方特色,雕刻的品种和技法与邵阳、黄岩无本质差异,然而江安在竹刻艺术上最具特色的当属巧雕畸形竹筒。当地生长一种竹叫凹凸竹,竹节变形,形状怪异,粗细不等。在其凸面镌刻山水、花鸟,凹面留空,宛如瓷器花瓶的“开光”装饰,妙趣横生,变怪异为神奇。据说当代老艺人邹海山已经掌握了一套将幼竹培植成凹凸竹和扁竹的技术,把人工和自然相结合,长出理想的竹材,促进了江安竹刻艺术的发展。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30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