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关学学派的创始人张载认为,道教的“有生于无”和佛教的“体虚空为性”是一路货色。他在与佛、道唯心主义哲学斗争中,继承了中国唯物主义的气一元论,提出了元气本体论的唯物主义思想。
针对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唯心主义观点,张载指出,凡是可以描述的都是存在的,存在的东西都是有形象的,有形象的东西都是气。就是说,宇宙万物是由“气”构成的。世界上的一切存在、一切现象都是“气”,而不是什么“无”。这是鲜明的气一元论的观点。“气”有几个质的规定性一、气不一定是有形可见的,凡有运动、静止、广度、深度可言者,都是气,气是能运动、占空间的客观存在。二、“气”是一个物质的范畴,作为物,不管是无形,还是有象,都是气这种物质在运动过程中所呈现的不同形态。三、“气”即是太虚,太虚是“气”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气没有凝聚成万物时的一种“散”的状态。张载把气与太虚的关系比作冰和水的关系,气在太虚中的聚与散,就像冰在水中凝结和融释(解)一样,是物质在运动变化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形态。张载从“太虚即气”出发,得出了“无无”的结论,认为世界上不存在“虚无”的本体,也没有什么“有无之分”,如果把自然界区分为存在的东西和不存在的“虚无”,就会承认在“有”之外有“无”的存在,从而陷入老子的“有生于无”的观点。宇宙万物的本体只能是气,称“太虚之气”。
张载从“太虚即气”出发,进一步探索了气与万物的关系。他认为,无形象的太虚是散而未聚的气,是气的本来状态(“本体”),具有各种形象的万物是气的凝聚,气的散聚便引起了万物的形成和消失,因此说,各种具体的事物是气在聚散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暂时的形态(“客形”)。既然具体的事物是气的聚散,是暂时的形态,那么自然要返回到气的本来形态。太虚与万物的关系是同一实体的不同状态,这个实体就是气。
张载从气本体论出发,解释了古代哲学史上一些传统的概念。他说,古代的天、道、性、心都是与气分不开的。天就是一个广大无边的天空,是由气之清者上升而生成的,它没有顾恤万物的意识,既没有人格,也不会赏善伐恶,它是物质的,而不是精神的。道就是气在运动变化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规律。气虽然有聚有散,有攻有取,千变万化,但它是遵循一定的规律而不妄为的。性是“合虚与气”而成的。虚就是未形而清的气,气就是“气化”,“合虚与气”就是合太虚与气化而有性之名,并不是说太虚之外还有气。心就是“性”与“知觉”的结合,即思想并不是先验的神秘的东西,它的基础仍是气。
张载气本体论思想的提出,是与宋代工商业的发达、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相适应的。他对宇宙本体的物质性解释,与他“学贵于有用”的求实精神有关,也与他注重自然科学,特别是天体的研究分不开。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地位的局限,张载对于世界复杂的现象还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他在解释无形与有形的时候,以无形的太虚为气的本体,以有形的万物为暂时的客形,这就不可避免地把无形的太虚和有形的万物对立起来。他还认为万物有大小、精粗的不同,而神没有形状、大小、精粗的差别;万物是神的糟粕,神在万物之上。在这里,他把清通的太虚和神等同起来,并把清通不可象的神和太虚看成超越可象的气之上的东西,这样,实际上又把太虚与气对立起来,从而使他的气本体论哲学体系陷入矛盾,在一些问题上导致唯心主义。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28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04主编
2023-01-04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2-12主编
2023-01-04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3-01-04主编
2023-01-07主编
2023-01-04主编
2023-01-03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