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园林的不同风貌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22 评论:0

在师法自然的基本原则指导下,历代的造园家们以千姿百态的山川林泉为本源,创作了无数风貌各异的园林。汉以前的苑囿,是为了畜养禽兽鱼鸟供行猎渔樵而圈定的某个区域,其风貌朴拙粗犷。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园林发展的转折阶段,也是山水园林的奠基时期。当时统治阶级自相残杀,士族阶层深感生死无常,转而崇尚虚无,逃避现实。老庄学说备受欢迎,不少人寄情山水。对自然美的发掘和追求,成了这个时期造园艺术发展的生机勃勃的推动力。即使是帝王苑囿,也受当时思想潮流的影响,欣赏趣味向自然美转移。这时帝苑一改汉代的人工猎场性质,从其命名均取于自然景观特点也可略知一二。如梁湘东王萧绎在江陵子城建湘东苑、修竹堂、临水斋等建筑物。与此同时,园林小型化的倾向也开始出现。梁徐勉和北周庾信开经营小园、颂扬小园的先声。这一时期,随着园林小型化的发展,在作为山水风景园主题内容的人工堆山中,概括、再现山林意境的写意堆山法占了主导地位。堆山的目的是为了陶冶性情,追求“有若自然”的意趣。不同于汉代的期待神仙和宴游玩乐的目的。此外,欣赏景物也深化入微。松、竹、梅、石成为士大夫所喜爱的对象。自此,中国山水风景园作为一种艺术,已经形成稳定的创作思想和方法,多向、普遍、小型、精致、高雅和人工山水写意化,是南北朝时期园林的主要特色。隋代结束了将近300年的南北对峙局面,唐代又在此基础上使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鼎盛阶段,这时候,园林艺术有了巨大发展,并显示出一种开阔恢弘的气势。其私园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大,假如和明清时期的私园相比,可以看出唐代在园林上表现的尺度概念和在城市、建筑上所表现的是一致的,有着偏大的特点。不过,随着私园的普遍发展,小型园林也已受到更多人的欢迎,园中、庭中的小池亦特别受到宠爱。随着园林小型化趋势的加强,园林欣赏也相应地出现近观、细玩的喜好。松、竹、梅在南朝已被视为高雅之物,唐代更是得宠,常被诗人视作“贤才”、“益友”、“嘉宾”而成为园中的重要内容。欣赏各种奇姿怪态的石块、石峰,已成为某些人的癖好,如牛僧孺、李德裕、白居易等,都爱搜罗各地之奇石列于园中,大石立于水侧、小石置于案头。园林小型化也促进了小庭园的发展,在居住庭园内凿池堆山、植花栽竹,形成山池院、水院、竹院、松院、梅院等等是相当普遍的现象。白居易在洛阳履道坊的宅园,就是该时期宅园风格的代表。这一时期的帝苑则规模巨大,其中西苑为平陆地段运用开池堆山的手法造成丰富多彩的景观开了先例。至宋代,园林丧失了唐朝那种恢弘的气魄,但细致精巧的风格更趋成熟。造型秀丽多样是宋代园林建筑的一个特点。宋画《黄鹤楼图》、《滕王阁图》中描绘的临江楼阁,其体量组合、屋顶穿插及与环境的融合诸方面表现出来的熟练技巧,仍能使今人倾倒。文人雅士爱好亭园者,多自行设计,其间也不乏有园林建筑的创新,如欧阳修曾仿江船格局,作“画舫斋”于官署内:7间屋从山墙进入,用门贯通,如入舟中。陆游寓居,得屋两间,狭而深,形如小舟,名之为“烟艇”,以寄其江湖烟波之思。这些都是后世船厅、画舫斋、石舫之类的先驱。不仅如此,宋代的园林在亭子的样式上又有新发展,除在唐代已有的方亭、八角亭、丁字亭、流杯亭之外,又有三角亭,见于湖州苕霅。到了明清,我国古代园林进入最后的兴盛时期,这两朝初期都是社会较为安定、经济文化较为繁荣,因而产生了一些皇家与私家园林,江南的园林尤为精美,以经济繁荣的苏杭为盛。特别是入清以后,统治者为了游玩享乐的需要,大量建造皇家园林,如圆明园历经康雍乾三朝才基本建成,被称为“万园之园”。其中的长春园北侧单独有一区欧洲式园林,内有喷泉、巴洛克式宫殿等。这是乾隆出于猎奇而命欧洲传教士郎世宁、蒋友仁、王致诚等设计的。而对外贸易港口城市广州,其园林建筑与装饰也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至于西藏拉萨的罗布林卡(宝贝之园)与内地自然式山水园的风格则迥然不同,它也是处理西藏地方政教事务的离宫,性质和清帝的圆明园、清漪园相似。园景以大片树林草地为基调,间以碉房式殿宇,道路齐直,水池方正,地面平坦而无起伏。

综观中国园林的发展,虽呈现出不同风貌,但都离不开古老的中华文化和儒道哲理观念的影响,同样都以师法自然为原则,表现自然意趣为目标,并且总体上都体现出以山水为景观骨干的造园风格。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27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元诗四大家
下一篇:袁枚的“性灵”说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