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杨万里与范成大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27 评论:0

诗歌发展到南宋,出现了“中兴四大诗人”,即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和陆游。其中陆游成就最高;杨万里、范成大两家其次。

杨万里,字廷务,自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漳州、常州等地地方官,官至江东转运副使。因触怒时相而辞官,闲居乡里达15年之久,直至逝世。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继而学王安石的七绝,又转而学晚唐绝句。到51岁,“忽若有悟”,再不依傍前人,而是“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余诗材”,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创造了独特的表现手法,这就是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一节中所说的“杨诚斋体”。其主要特点有三,一是善于捕捉景物特征与动态的特殊手眼。即是说,当诗人面对自然,“万象毕来”之际,要眼明手快,立即予以“生擒活捉”。诚斋诗中,如“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便是此类景活、意活、笔法活之作。二是通俗明畅、活泼自然的语言。这与江西派诗人搜奇猎异、务求奇崛相比,有着显着的不同。杨万里有意识地采取俚语俗谚入诗,丰富了诗歌的语言。如《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流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三是幽默诙谐的情趣。杨万里不但善于捕捉景物情态,而且往往涉笔成趣,这是他特有的本领。如:“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风趣中包孕着哲理; “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天公支与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戏笔》)谐谑中隐含着自嘲。其诗情趣,往往如此。

杨万里诗中值得一提的还有《初入淮河四绝句》,这是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底,杨万里奉命迎接金国贺正使(祝贺新年的使者),来到边境时所作。其一云:“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北宋时苏辙出使辽国,离开辽境时,写下“年年相送桑干上”的诗句。而今淮河成了分界线,桑干河成了金国的腹地,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忧愧交并! 其四云: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说不堪。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说的是中原父老向往南宋,见到南宋使者(王人),便有倾诉不尽的苦情。但南宋至今没有抗金行动,故父老所言只是空谈而已。鸿雁尚能一年一度南飞,而中原父老只能徒然翘首南望,令人感叹不已。这一组诗即景抒情,忧愤深广,亦有感人的力量。

范成大,字致能,自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累官至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范成大在政治上属于主战派人物。乾道六年(1170)年,宋孝宗命范成大为特使出使金国,成大不辱使命,全节而归。在这次出使中,范成大经过了淮河以北的北宋故土,瞻仰了中原的山川文物,接触了沦陷区的人民。他的见闻和感受,记录在一卷日记《揽辔录》和72首七言绝句中。这72首七绝,内容相当丰富。其中有的诗表现了黍离之悲。如《宜春苑》: “孤冢獾蹊满路隅,行人犹作御园呼。连昌尚有花临砌,肠断宜春寸草无! ”宜春苑是北宋皇家的东御园,此时已是野兽出没,触目荒凉。这一切怎不令诗人愁肠寸断! 有的诗对抗敌卫国的历史人物表示景仰,同时对导致亡国惨祸的昏君庸臣表示谴责。如《双庙》:“平地孤城寇若林,两公犹解障妖祲。大梁襟带洪河险,谁遣神州陆地沉?”诗人将唐代为平叛“安史之乱”作出贡献的张巡、许远与断送了北宋半壁河山的君臣作对比,爱憎极为分明。有的诗表现了中原父老对南宋军队北伐的盼望。如《州桥》: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诗中所传达的是沦陷区千千万万苦难人民深藏内心的殷切期望。清人潘德舆《养一斋诗话》称此诗“沉痛不可多读”,达到了七绝诗的“至高之境”。

范成大晚年隐居苏州石湖时,写下了《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这是范成大诗中传诵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诗人把《诗·豳风·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渊明以来赞颂农村恬静闲适生活的田园诗、中唐以来反映农民困苦生活的田家诗这三个传统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这60首七言绝句,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12首。诗人经过长期的乡居,对农民生活的甘苦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因此能在诗中反映出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全诗内容充实,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诗人写到乡村秀丽风景和淳朴民风的时候,一种欣喜之情,每每自然而然地溢于言表: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蜒蛱蝶飞。”“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归。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乡民们紧张劳动的热烈场面和他们在劳动中的欢乐,也使诗人受到强烈的感染: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范成大像

范成大笔下的村民有欢乐,亦有涕泪。如:“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风嫌雨更怯寒。笺诉天公休掠剩,半偿私债半输官。”“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农民一年到头,流血流汗,仍然不能逃脱剥削的罗网,哪里还有活路!如此观察细致、笔力深刻的作品,不是关在书斋里的文人雅士可以吟哦出来的。

《四时田园杂兴》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农村生活,而且其语言明快朴实,平易亲切而又曲折尽意,于仿佛不经意中见出作者的艺术匠心。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23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