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话和神话在古代的文献门类当中都属于“志怪”、“述异”一类。严格地说,两者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仙话之所以能单独列出来,是因为文献当中有很多关于“仙人”、“成仙”、“长生不死”等方面的记载,而这些记载又大多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广泛存在的神仙思想。所以这些与“仙”有关的文献在现代研究者的视野中形成一类,通常就叫“仙话”。比方说西汉刘向的《列仙传》、晋葛洪的《神仙传》、唐杜光庭的《录异记》等,都可以归入此类。
“仙”这个概念在古代出现得很早,而且经常写成“僊”的字形。严格地说,“仙”是异体字,“僊”才是本字。《诗经·小雅》里有“娄舞僊僊”的说法。这个僊僊指的是舞袖飘动飞扬的样子,“飘动飞扬”是对“僊”字灵魂飘摇飞升这个基本意的引申。“僊”字还常常写成“仚”字。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仚”是“人在山上貌”。清代段玉裁进一步解释说是“高举的样子”,并且还引用了古人“鸟仚鱼跃”的说法来证明。因此“仙”在上古基本上和“飞升”的观念相连,也就是说还没有后代讲的“住进山中做仙人”那个意思。
人物故事图·吹箫引凤 明 仇英
此图取材于箫史弄玉吹箫引凤得道成仙的神话。
“飞升”这个观念在渊源上和“灵魂不死”的观念有关,在后代的意义演化中又和长生不老的愿望相连。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仙”的人间性一点点地增强,从一开始时的一个具有原始宗教性质的观念逐步成为一个古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人生理想。在比较早期的《列仙传》中,成仙是和“入火自烧”、“随烟气上下”的行为相关的,有着原始宗教的痕迹,但到了《神仙传》里,只需服不死药即可升天。到了唐以后,“仙”更成为一个逍遥的人生境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成仙变成可以通过实际的行为来实现,比如学道和炼丹。唐人小说中经常有凡人入山学道的传奇,但道往往很难学,而且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道未学成,世间已是沧海桑田。所以后世人们又渐渐信奉炼丹,炼丹服食然后长生不死,这个过程比学道更加容易实现,它成为后世的主流。像明代凌蒙初的市井小说《拍案惊奇》中,还记载有监生迷恋炼丹,结果误食自毙而引发的公案。这说明,“炼丹长生”的观念即便在一般的市民社会中也有很深的影响。
除了从“长生不老”愿望出发的神仙思想之外,“仙”的人文理想意味也逐步加强,人们往往把神仙世界作为理想世界的象征,认为它具有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完善与洁净。当文人士子在现实生活中陷入困境而痛苦郁闷时,他们往往向往洁净、逍遥的神仙世界。晋郭璞《游仙诗》中的诗句“绿萝结高林,葱茏盖一山,中有冥寂士,静啸扶清弦”就表达了对自由冥寂的神仙生活的向往。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21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