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西昆体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61 评论:0

西昆体是北宋前期的一种诗风。北宋初年,随着社会局面的逐渐安定和繁荣,为了歌咏太平,宋王朝有意提倡诗赋,君臣宴乐,彼此唱和,在上层文人中一时形成风气。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杨亿收集了十几名御用文人的五、七言近体诗共248首,编成《西昆酬唱集》一书以推波助澜,使得这种被称为“西昆体”的诗风进一步在社会中盛行。

杨亿字大年,建州蒲城(今福建蒲城)人,早有文名,是为太宗、真宗赏识的馆阁诗人。他在《西昆酬唱集序》中说: “余景德(真宗年号)中,忝任修书之任,得接群公之游,时今紫微钱君希圣(惟演)、秘阁刘君子仪(筠),并负懿文,尤精雅道,雕章丽句,脍炙人口。……因以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发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劘。”可知他和钱惟演、刘筠等人的这些诗作多是修书制诰之余的酬唱之作,“丰富藻丽,不作枯瘠语”(《宋诗纪事》引《丹阳集》)。他们的诗风,效法晚唐李商隐诗多用典故、辞藻华美、属对工切、音调响亮等特点,但是因为缺乏真实的生活感受所孕育的深刻情感,他们的摹仿便停留于诗歌语言的表面。如他们几人互相唱和的《泪》诗,此择录一首如下:“锦字梭停掩夜机,白头吟苦怨新知。谁闻垅头回肠后,更听巴猿拭袂时。汉殿微凉金扃闭,魏宫清晓玉壶欹。多情不待悲秋气,只是伤春鬓已丝。”全诗只是将八个有关泪的典故罗列到一起,而缺乏内在的感情联系。这类诗作往往被后人讥为“诗谜”。但西昆体用典、属对、炼字的丰博精整,亦不无可取之处。方回《瀛奎律髓》卷三中说: “此昆体诗一变,……非才高学博,未易到此。”也就是说,如果积学不多,才思不敏捷,技巧不熟练,词章修养不深厚,也很难把这些典故词藻组织得如此缜密工巧。

西昆诗人的作品也并非完全都是内容空泛的。如杨亿、刘筠等人以《汉武》为题的酬唱诗就是借古讽今之作。杨亿一首如下:“蓬莱银阙浪漫漫,弱水回风欲到难。光照竹宫劳夜拜,露漙金掌费朝餐。力通青海求龙种,死讳文成食马肝。待诏先生齿编贝,那教索米向长安。”这首诗讥讽武帝求仙徒费心力,有隐讽宋真宗侈求神仙之意,清人纪昀评云: “此便欲直逼义山”,虽多用典故,但确实包蕴着丰富的内容。

由于西昆体诗人都是内廷侍臣,他们的诗主要歌咏华贵优游的生活,因而,咏物诗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带有浓厚的贵族趣味和明显的娱乐倾向。但这种审美趣味毕竟与宋代社会的文化特点不相容,不久就招致了欧阳修等人的改革和矫正,被抛掷到了诗坛的边缘。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21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