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魏晋六朝的抒情小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08 评论:0

东汉后期,张衡因仕途不得志,欲弃官归田,写了一篇《归田赋》“宣寄情志”;稍后,赵壹因不满现实,作《刺世疾邪赋》“以舒其怨愤”。这两篇作品,虽然也属于“汉赋”之列,但篇幅短小,与先前大赋之浩繁冗长已判然有别; 且都偏重抒写情志,与大赋偏重铺陈物态又不同风气。因此,这种作品,被后人视为抒情小赋。

魏晋以还,盛行于两汉数百年的儒学渐次衰微,名家、道家、法家、纵横家等先秦的思想学说一一复苏而为人们所接受喜好,思想领域呈现出新变、多元的趋向。这势必影响到审美观念与文风的转变,魏晋六朝的赋因此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题材大为扩展。汉赋主要描写京邑、宫苑、游猎,而魏晋六朝时,登临、送别、思乡、怀旧、慕人、咏物,无一不可入赋。这从王粲《登楼赋》,向秀《思旧赋》,江淹《恨赋》、《别赋》,梁元帝《荡妇秋思赋》等名目上即可见一斑。而咏物之赋数量尤多,如庾信《灯赋》、《镜赋》,谢庄《月赋》等。(2)篇制明显短小。这一时期,尽管也有一些赋沿承汉赋的宏大篇制,如西晋左思呕心沥血,穷10年心力写成的《三都赋》,但总的来说,赋的篇制日渐短小,许多作品不足300字。至如沈约《丽人赋》等仅100余字。(3)抒情成分加强。这是魏晋六朝抒情小赋的本质特征。汉大赋在“劝百讽一”的规矩制约下,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淹没于对场景物态的大量描绘中,其篇末的讽谏之意,也往往是无足轻重的蛇尾。六朝小赋的作者则侧重于主体情志的抒写。如王粲《登楼赋》,在开篇简略敷衍了登楼所见的望中景色后,马上就折入抒发自身身处乱世、羁留他乡的忧思和怀抱利器、不得施展的苦闷,以作者登楼后百感交集、愁思泉涌的主观感受作为表现的主体。即使是描写景物,运用典故,也都是为抒写主体情志服务。所以清人浦铣评说它是“情真语至,使人读之泪下”(《复小斋赋话》)。又如庾信的《小园赋》,借对小园场景的描绘,以抒写自己于乱世之中有“数亩敝庐”得以容身的欣慰和羁身北朝、思念乡关的复杂感情。其他如曹植《洛神赋》、陶渊明《感士不遇赋》、庾信《哀江南赋》等作品,也都具有浓郁的抒情成分。(4)语言的骈化倾向。魏晋以还,文学摆脱经学的束缚,进入了自觉时代。许多作家日益注重写作技巧和作品的形式美。无论诗歌还是散文,都讲究辞藻的华美、典故的运用和对偶的工整,这也使这一时期的赋日趋向骈文靠拢。作品中大量涌现“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池翻荷而纳影,风动竹而吹衣”一类所谓“骈四俪六”的句子。这固然不免偏重形式之嫌,但也造就出不少名篇名句。尤其是集六朝文学之大成的庾信的作品,如《哀江南赋》、《小园赋》、《枯树赋》等,既有充实的情感内容,又表现出驾驭语言文字的高度技巧,被后人公认为骈赋的典范。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18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