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禛,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阳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他是清初着名的诗人和诗评家,清代诗坛颇有影响的“神韵”说就是由他提出的。
顺治十四年(1657年)秋,24岁的王士禛在济南大明湖参加一次名士聚会。面对亭外临水低拂的千株杨柳,王士禛怅然有感,写下了着名的《秋柳四首》。诗前原有小序: “昔江南王子,感落叶以兴悲;金城司马,攀长条而陨涕。仆本恨人,性多感慨。情寄杨柳,同《小雅》之仆夫;致托悲秋,望湘皋之远者。偶成四什,以示同人,为我和之。丁酉秋日,北渚亭书。”这里“江南王子”指梁简文帝萧纲,他的《秋兴赋》有“洞庭之叶初下,塞外之草前衰”之句; “金城司马”指东晋大司马桓温,《世说新语》说他北征经过金城,看见以前所种的杨柳“皆已十围,慨然曰: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攀枝执条,泫然流泪”。他们都是因为草木的摇落变衰引发了人生感慨,王士禛的感情与他们是有着相通之处的。《秋柳诗》的正文是:“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永丰坊。”“东风作絮糁春衣,太息萧条景物非。扶荔宫中花事尽,灵和殿里昔人稀。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往日风流问枚叔,梁园回首素心违。”“桃根桃叶镇相怜,眺尽平芜欲化烟。秋色向人犹旖旎,春闺曾与致缠绵。新愁帝子悲今日,旧事王孙忆往年。记否青门珠络鼓,松枝相映夕阳边。”
第一首以设问起笔,次句便落到着名的六朝古都、不久前又是南明政治中心的南京。春日里燕子穿行其间的柳丝如今变成了憔悴迟暮的秋柳。春天无可挽回地消逝,正如唐太宗的爱马黄骢死而不可复生,亦正如江南小村乌夜村不可能再诞生一个皇后(晋穆帝的何皇后)一样。这时伴随人们的,只有秋风传送的阵阵哀怨的笛声。
第二首写凉露点缀的秋柳,依然万缕千条,低拂水面。陪伴着它的浦里青荷,使人想起妇人的妆镜;江畔黄竹,使人想起少女的箱子(古乐府《黄竹子》有“江干黄竹子,堪作女儿箱”之句)。这种种景色,还使人想起隋炀帝开通的运河堤岸,大道上徜徉的贵家少年(古乐府《琅琊王歌》云“琅琊复琅琊,琅琊大道王。阳春二三月,单衫绣裲裆”),以及唐代洛阳永丰坊里娇嫩的杨柳(白居易《杨柳枝词》即咏此)。而这些,都是由南京的杨柳所引起的联想。
第三首,以随风点染人衣的春日柳絮与萧条的秋柳两相对照。昔日繁华的宫殿(如汉代的扶荔宫、南朝的灵和殿)如今已经花谢人稀,殿前的柳树也已凋残。秋风里飘浮的雁影,秋夜里凄切的乌啼,无不撩拨、加重着人的愁思。末句说汉代梁孝王曾在梁园大集名士,枚乘(字叔)等人竞相作赋,可谓盛极一时。而今风流云散,枚乘《柳赋》所写的当日景象,早已不可复见。这也是借汉写明,借梁园以写南京。
第四首,以晋人王献之之爱妾桃根、桃叶引入,既切合金陵情事,又以桃衬柳,使得人柳俱老、往事如烟的感触更加深沉。中间四句,“秋色”、“新愁”是今,“春闺”、“旧事”是昔,反复对照,不断加深今非昔比的感慨。最后化用古乐府《杨叛儿》“七宝珠络鼓,教郎拍复拍。黄牛细犊儿,杨柳映松枝”语意,以昔日柳边乐事而今只能残存于记忆中作结,为全诗留下了哀哀不绝的余韵。
此诗即景抒情,触兴而就,诗人俯仰古今,思绪开阖多变,表现手法委婉曲折,用典灵活,遣词优雅,使得全诗包孕着一种含蓄蕴藉的“味外之味”,产生了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此诗一出,和者达数百人之多,其影响之大可见。从创作与理论的关系来说,作者后来提出的“神韵”说,于此诗的艺术追求中已可见端倪。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18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3-01-04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2-12-14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2-12-28主编
2022-12-29主编
2023-01-07主编
2022-12-24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