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外戚专权和宦官乱政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97 评论:0

在中国历史上,外戚专权和宦官乱政,为祸最深者,莫过于汉、唐、明三代。而这里的汉代,主要指东汉。张晋藩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中曾说: “东汉一部历史,从某一方面来说是一部戚宦争权史。”这话是很有见地的。

汉章帝以前,皇帝还能掌握自己的权力,外戚、宦官不能干预政治。章帝以后,皇帝多幼年继位,“主少国疑”,而由皇太后临朝称制。太后执政,往往依靠娘家人,于是外戚便粉墨登场,挟持幼帝,执掌朝政,形成外戚专权的局面。皇帝长大后,不甘心当傀儡,于是就与外戚发生种种矛盾。皇帝要夺回皇权,往往依靠自己身边的宦官。有的宦官帮助皇帝夺取权力后,又把权力掌握在手中不肯放,从而又形成宦官擅权的局面。皇帝死后,另一外戚集团又拥立幼帝,皇帝长大时又依靠宦官夺权。如此往复循环,导致了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的混乱局面,当时的社会危机遂日渐加深。

公元88年,汉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继位。养母窦太后临朝称制,母舅窦宪总揽朝政。“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窦氏外戚集团得势,其子弟亲戚骄纵不法,胡作非为。特别是在窦宪击破北匈奴后,窦氏更是势焰熏天,刘家朝廷实际成了窦氏天下。公元92年,汉和帝在宦官郑众等的帮助下,消灭了窦氏势力。郑众因功封侯,参与政事,从此宦官势力开始增长起来。

公元105年,和帝死,邓皇后废和帝长子,立出生仅百日的婴儿为帝,即殇帝,临朝称制,把持政权。不久殇帝死,邓太后又立13岁的安帝,由其兄邓骘辅政。邓太后吸取窦氏失败的教训,抑制其子弟的权力,更多地依靠宦官控制政权。邓太后死后,宦官李闰伙同安帝乳母等清除了邓氏势力。安帝亲政后,国舅阎显和帝舅耿宝并为校卿,典掌禁兵,宦官李闰等掌机要,形成外戚、宦官共同把持朝政的局面。外戚、宦官狼狈为奸,政治败坏,百姓深受其害。公元125年,安帝死后,阎显恃其妹为皇太后,独揽朝政,排斥宦官。不久,宦官孙程等得势,设法消灭了阎氏势力,迎立被废的皇太子刘保为顺帝。顺帝即位年仅11岁,其生母李氏,前已被阎氏所害。所以顺帝即位之初,没有外戚控制朝权,而宦官因拥立有功而被封侯,势力大长。顺帝长大后对居功自傲的宦官给予严厉打击,宦官在顺帝朝未酿成大害。

公元135年,梁商为大将军,朝政逐渐为梁氏外戚集团所把持。梁商死后,其子梁冀继任大将军,外戚专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公元144年,顺帝死,年仅2岁的冲帝即位。梁太后临朝称制,梁冀越发肆无忌惮。不足一年,冲帝死,梁冀与太后迎立8岁的质帝即位。质帝虽年幼,对梁冀骄横十分不满,称之为“跋扈将军”,后被梁冀毒死。质帝死后,太尉李固主张立成年君主,被梁冀诬陷下狱而死。梁冀与宦官曹腾合谋,又立年仅15岁而又昏庸无能的刘志为桓帝。从此,朝内大小事,均由梁冀说了算,专横跋扈达于极点。

梁氏的残忍贪暴引起了公愤。梁太后和梁皇后死后,梁冀失去靠山。在宦官单超、左悺、徐璜、具瑗、唐衡策划下,桓帝一举铲除了梁氏外戚集团。而单超等五人,因讨灭梁冀有功,同日封侯,世称“五侯”。从此,外戚势力衰落,宦官势力却大大加强,从而进入宦官专权乱政的阶段。

公元167年,桓帝死,12岁的灵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其父窦武以大将军辅政。窦武欲尽诛宦官,因事不密,结果反遭其害,太后被囚,窦武被杀。宦官从此独霸朝政,成为皇帝的衣食父母,为所欲为,一直到东汉末年为止。

外戚和宦官,是寄生在皇权肌体上的一对毒瘤。外戚、宦官的黑暗统治,加剧了社会危机。东汉统治阶级中一些有识之士,奋起反对外戚、宦官的腐朽势力,却累遭镇压,酿成历史上有名的“党锢之祸”。因外戚、宦官互相争斗,东汉后期政权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16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屯田养民和拓土扬帆
下一篇:晚明小品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