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屯田养民和拓土扬帆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08 评论:0

屯田,是中国古代封建政权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垦植的经营方式,多实行于战乱之后的无主耕田和未开垦的土地,亦多行于边防地区。依屯田生产者的不同身分而分为两种:以农民为主要生产者的为民屯,由戍守官兵轮流垦作的为军屯。政府提供全部或部分生产资料,强制士兵、农民或刑徒等从事耕作,国家收取全部或部分劳动成

历代帝王图·司马炎果。

三国时期,屯田在当时的社会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屯田并非起始于三国,而源自秦汉。如秦朝史书载,迁3万农户至琅邪台下(今山东诸城)为民屯;将军蒙恬率大军击走匈奴,收复河套一带,移徙罪人及贫民往居屯垦;征发50万人戍守岭南各地,从事垦植等,这兼具军屯和民屯性质。汉承秦制,文帝时采纳晁错之言,募民徙居塞上屯垦;武帝时,在北部和西部大规模屯田,建有许多永久性军屯田; 东汉三辅地区(今陕西中部)的军屯,开内地军屯之先河。由此可见,秦汉时屯田已初具规模,且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三国时期的屯田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展开的。对于前代的屯田,曹操认识得很清楚,颁布《置屯田令》说:“夫定国之说,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世之良式也。”因此,曹魏的屯田在当时开展得多,效果也好。

与正常的生产活动比较,屯田可以说是危机时期的一种应急措施。黄巾起义前,社会上已出现“三空之厄”,及至群雄割据,战乱频仍,社会经济更受到极大的破坏。曹操《蒿里行》说: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魏的屯田正是在这种民不聊生的情况下开始的。建安元年(196年)发布屯田令,建置屯田,既有军屯,也有民屯:军屯在边境和军事要地实行,民屯则遍及郡县;军屯用兵士分番屯种,民屯则募民为屯田客耕种;军屯以营为单位,一营60人,民屯以屯为单位,一屯50人。广泛屯田对中原农业生产的恢复,起了很大作用,“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明帝曹叡时,关中谷帛不足,于是遣民屯田,“秋冬习战阵,春夏修田桑,由是关中军国有余”。屯田的结果,不仅解决了军粮问题,把流徙的民众安置在土地上从事农业,使土地和劳动结合起来,还解决了流民与荒地的问题,且安定了社会秩序,缓和了阶级矛盾,调整了生产关系。

蜀汉处四川,称天府之国,没有中原那样的饥民粮荒,故没有广行屯田,只在汉中一带,为了供应军粮,置有屯田。而孙吴屯田的规模,虽不及曹魏,却在蜀汉之上。吴会一带屯田颇多,同样也分为兵屯和民屯两种。孙权在位时曾规定士兵只从事耕战二事,不服他役,“春惟知农,秋惟收稻,江渚有事,责其死效”,可见,屯田在孙吴也是很受重视的。

三国时期,另一值得一提的事当属各国对各自疆域的拓展,特别是蜀汉。刘备称帝之后,诸葛亮不敢有丝毫懈怠,继续筹划南征北战之事。与拓土封疆相关的就是征服南中。所谓南中,指今四川南部、云南、贵州一带,世居此地的许多少数民族,统称为“西南夷”,对蜀汉政权时有反抗之举。225年,诸葛亮亲自率兵南征,出师时他采纳了马谡的建议: 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诸葛亮深知南中必须使其心服,方可安定蜀汉后方,故而在战败南中反叛者,俘获其首领孟获后,“赦获使还,合军再战,凡七虏七赦,获等心服”,这才取得南中安定。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七纵七擒”,也是中国历史上攻心战术的范例。而政治中心在江东一带的东吴,则与台湾取得联系。台湾当时称夷洲,汉代就与大陆有来往,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得夷洲千人还”。这是台湾与祖国大陆历史交往中的重要一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16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田园诗派
下一篇:外来画种的民族化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