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四川石窟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30 评论:0

佛教在“东传”的过程中,先后经由北线、海线与南线渐进,而后汇合于汉中地区。其南传路线是从缅甸、越南而进入中国的云、贵、川,从而使云贵地区的石钟山、金华山、晋宁、洛阳山等石窟与四川境内的梓潼、乐山、夹山、荣县、安岳、大足以及广元、巴中等众多名窟相连成片。四川石窟大抵始凿于唐代中期,其如安岳卧佛院、长可23米的大型石刻卧佛、乐山凌云山高达71米的特大型石刻弥勒便是很有代表性的唐代摩崖杰作。但就窟凿造像而言,在四川,最典型而被世所称誉的还应首推大足。大足县地处成都市东,石窟遍布全县,总数近百,造像多达5万余尊,迄今被陆续批准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73处。大足石窟是对该县境内所有石窟的总称。大足石窟开凿于初唐,而其真正崛起并形成高潮却在晚唐及五代时期,至两宋则发展到黄金时代。大足县宛若一个石窟博物馆,其城北有北山石窟,近万尊造像,可谓集晚唐、五代、两宋作品于一处,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其城东北的宝顶山石窟,有宋代造像31龛,是一处规模宏大的佛教密宗道场。其城南有500余尊道教造像的南山石窟。还有佛、道教造像十二龛计300余尊的石门山石窟。其城西南有始凿于宋代,为儒、释、道造像区的石篆山石窟、妙高山石窟、舒成岩石窟和尖山子石窟等。至于其他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区群更多,此不赘述。大足石窟不仅规模宏大,在题材方面更是“凡释典所载无不备列”,除包括密宗在内的佛教造像外,道教与儒教造像也在宋代异军突起,使大足石窟不仅有佛、道、儒三家的独立造像,还有三教、两教合一的雕刻,反映了我国文化史上儒、释、道三家相异相融、同归于治的演进轨迹。大足石刻在雕造技法上的新颖、独特,一反宗教雕塑旧程式的创新精神及其所获得的丰硕成果,不仅有力地证明了造像史研究中所称“唐盛宋衰”说的偏颇,更雄辩地显示其无愧被誉为中国晚期石窟的优秀代表、中国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一座丰碑。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13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