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书法的风格流派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47 评论:0

中国书法讲究作品有独特的面目、神采,贬斥亦步亦趋的模仿之作。风格是一个艺术家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艺术家或一个艺术群体间的一种相对恒常的表现形式和相对稳定的审美特征。因此,风格往往是由同一时期、同一地域、同一个人或同一群体所创作的艺术作品的表现特征所决定的。当某一种艺术风格的创作群体形成了强大社会文化影响力时,就形成了某一艺术流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部中国书法史就是一部书法风格流派史。中国书法的风格,简称书风,是书法艺术诸多的审美范畴之一。作为一种表现形态,它又是指从书法作品的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某些代表性特征,这是一个书法家或一个书法群体区别于他人或另一个书法群体的标志。首先,书风表现为书法家鲜明的艺术创作个性。只有当一个书法家在他所创作的作品中形成了自己较为恒常的强烈的个性特征和有意味的表现形式时,我们才能说这位书法家已有自己的风格,比如“二王(羲之、献之)书风”是秀逸,“欧(阳询)体书风”是严峻,“颜(真卿)体书风”是雄健……这些书法大家都形成了自己具有独创精神的艺术风格,并影响了同时代或其后的书法家,以致形成了一个个流派。其次,书风表现了时代特征。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情趣,书风也就有了不同的时代气候样相,书法史上通常所说的汉人尚气(势)、晋人尚(神)韵、唐人尚法(度)、宋人尚(写)意、元人尚(意)态、明人尚(雅)趣、清人尚朴(质),就是对书法艺术在各个时代的主要风尚作出的最简明的总结。还有,古代书法理论家及当今美学家、史学家通常以唐代为界,将整个书法史分为两大阶段,认为“唐以前书,风骨内敛”、“宋以后书,精神外拓”,这也是以时代来区分不同时期的书风。第三,书风还因地域不同而显示出差异。比如,战国时代,诸侯霸据一方,文字异形严重,各地书风也呈现出不同:秦国淳正严谨,楚地流动诡利,齐国刚劲爽朗。南北朝时期各地不同的书风最受重视,后世论述这一时期的书法往往将之分为南北两派,最着名的观点便是清代阮元在他的《南北书派论》中提出的:“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隋为北派。南派由钟繇、卫瓘及王羲之、献之、僧虔等,以至智永、虞世南;北派由钟繇、卫瓘、索靖及崔悦、卢湛、高遵……丁道护等,以至欧阳询、褚遂良。”并认为“南派长于启牍,北派长于碑榜”。阮元的观点虽然有地理决定论的偏激之处,但就他所说的地域因素使两地书风形成相对狭隘的一面,这一点是值得注意的。阮元之后的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也说过:“南书温雅,北书雄健。”“北书以骨胜,南书以韵胜。然北自有北之韵,南自有南之骨也。”只要我们不将这一观点太绝对化,在认识上还是可以接受的。直至今天,我们也还有将河南等中原地区大气磅礴的书法作品表现形式称为“中原书风”,而将江浙沪一带娟丽遒秀的精心书写称为“江南书风”,如此等等。在审美范畴上,通常把不同类型的书法风格概述为以下几种类型:朴茂、高古、丰腴、秀逸、雄浑、方峻、圆融、端重、清健、精妙、静穆、宽博等等。关于中国书法的流派问题,阮元在提出南派、北派的同时,还在他的另一着作《北碑南帖论》中提出,北派崇碑,南派尚帖,故北派书法是崇尚北碑的“碑学”流派,南派书法是崇尚二王“帖学”的流派。“碑学”与“帖学”构成了中国书法史上最基本的两大流派,这是以取法对象来分的。关于流派的另一分法是以艺术主张来分的,有主张技法为上的技法派,以元、明、清(前期)的书法家为典型代表;有主张以神采为上的神采派,以晋、唐、宋人中的二王流派书家为典型代表。从小处着眼,书法流派则表现为某一时期、某一地域、某一群体形成相当稳定的表现特征的书法风格,这时,流派与风格的区别仅仅在于是否形成一定的时代审美气候和社会文化影响了。

快雪时晴帖 晋 王羲之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12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