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少数民族戏剧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08 评论:0

在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些少数民族逐步创造、形成了本民族的戏剧。这些剧种一般形成较晚,并或多或少受到过汉族或其他民族文学、戏剧的影响,但仍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为祖国戏剧的百花园添芳增艳,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藏剧是中国古老的剧种之一,其孕育最早可上溯至8世纪。至15世纪时,僧人杨东杰布把民间艺术引入跳神仪式,用来表演民间故事或佛经故事,形成了载歌载舞的戏剧形式,它被视为藏剧的开端。17世纪时,藏剧从寺院宗教仪式中独立出来,进一步从藏族的民歌、诗歌、舞蹈、音乐、说唱以及杂艺武技中汲取营养,成为以唱为主,唱、韵、舞、技互相结合的比较成熟的戏剧艺术。它流行于西藏以及四川、甘肃、青海等省的藏族地区,并流播及印度、不丹、锡金等国的藏族聚居地。由于与汉族等兄弟民族的密切交往,藏剧具有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不少共同特征,但同时它在文学剧本、演出形式、唱腔、舞蹈、面具等方面又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就其传统剧目而言,可分为历史传说、民间故事、佛教故事、人情世态等类,虽然大多带有神话、宗教色彩,但也反映了藏族封建农奴制时期的社会生活,蕴含着藏族人民的纯朴感情和美好愿望,其代表剧目有《文成公主》、《诺桑王子》、《苏吉尼玛》、《卓娃桑姆》等。

除藏剧外,其他少数民族的戏剧形成较晚,多在清代乃至民国年间,大多留下了比较明显的受影响于中原文化艺术的历史痕迹。壮剧是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和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部分地区的壮族戏曲剧种的统称。其萌芽据说可上溯到宋代,而形成至少已有约200年的历史。因方言、音乐唱腔、表演风格、流行地区的不同,分为广西的南路壮剧、北路壮剧、壮族师公戏和云南的富宁壮剧、广南壮剧等。壮剧是在壮族民间文学、歌舞、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各种壮剧都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并积累了一批根据壮族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等改编的传统剧目,也移植了一些汉族戏曲剧目,并引进了一些兄弟民族的音乐。侗戏是侗族的戏曲剧种,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的侗族聚居地区,清道光、嘉庆年间由侗族民间说唱形式“嘎锦”和“摆古”结合而成。道光年间,贵州黎平县腊洞寨侗族秀才吴文彩及吴文彬等,以汉族戏曲《二度梅》为蓝本,编成了第一个侗戏剧本《梅良玉》,并设计了唱腔,组织了演出。随后,民间业余戏师又先后移植和创作了许多剧目。移植、改编而成的剧目如《梅良玉》、《李旦凤姣》、《山伯英台》、《陈世美》等,在移植中自然融入了本民族的生活习俗、心理特质等;而《珠郎娘美》、《门龙绍女》、《金汉列美》等自己创作的本民族题材的剧目,更生动地反映了侗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侗戏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民族特色深受侗族人民的欢迎,影响不断扩大,《珠郎娘美》还摄成了电影。傣剧,流行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保山地区的傣族聚居区。它是在傣族民间歌舞的基础上,经过向云南花灯学习,发展为带有一定情节、人物的歌舞和歌舞小戏,又吸收滇剧的剧目、表演、打击乐,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辛亥革命前出现了傣剧的第一个专业班社,以后在剧目、音乐、演出团体方面均逐步发展,积累了《娥并与桑洛》、《布屯腊》、《陶和生》等一批优秀剧目。此外,白族的白剧、布依族的布依戏、彝族的彝剧等等,也都各具特色而为本族人民乃至兄弟民族人民所喜爱。

傩具

除创造、形成本民族的戏剧外,汉族的傩戏等也传播到一些少数民族中,并与这些民族的文化相融合而有所改造。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各民族的戏剧都得到发展、提高,日臻胜境。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10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少数民族绘画
下一篇:少数民族音乐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