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清议之风和党锢之祸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29 评论:0

东汉桓、灵之际,宦官擅权,引起了代表世家豪族的官僚们的不满,也引起了与官僚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士人的痛恨,反对宦官黑暗统治的斗争层出不穷。宦官对于这些官僚和士人,凭借手中的权力进行镇压。这是继外戚与宦官争权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继续。

面对东汉王朝危机四伏、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一部分官僚和知识分子担心东汉政权垮台,危及本身的利禄,同时宦官掌权,操纵了察举、征辟等选官制度,堵塞了他们的仕进之阶,因此他们不断起来反对外戚、宦官擅权,呼吁革新政治。当时,洛阳的太学生和各地的儒生,议论政治,品评人物,支持正直的官僚,公开抨击时政,形成一股“清议”之风。而太学生更把反对宦官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拥戴正直的官僚,为之大造舆论,而无情揭露宦官的种种罪行。宦官对他们恨之入骨,于是寻机进行镇压。东汉末年的两次“党锢”事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第一次“党锢”事件,发生在公元166年。当时,宦官党羽张成精于占卜,他预卜天下将有大赦,便教唆儿子杀人,被司隶校尉李膺捕杀。宦官指使张成的弟子牢修上书诬告李膺与太学游士、诸郡儒生结成私党,诽谤朝廷,惑乱群众。桓帝大怒,布告天下,命郡国逮捕“党人”。李膺等供引出不少宦官子弟,宦官怕引火烧身,又劝桓帝赦免这些人,外戚窦武、尚书霍湑也上书为之说情。桓帝于是在167年把党人全部赦归田里,但禁锢终身,不许为官。这就是宦官迫害官僚士大夫的第一次“党锢之祸”。

但是,反宦官的斗争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党人虽遭禁锢,却誉满天下,“党锢之祸”使清议之风更加猛烈。公元168年,桓帝死,灵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以窦武为大将军,陈蕃为太傅辅政。窦武起用李膺等人,他们参与政事,计谋诛杀宦官。由于机密泄露,宦官曹节等先发制人,杀死窦武、陈蕃等。于是宦官气焰更加嚣张,对党人变本加厉地进行镇压。

公元169年,宦官侯览使人诬告与他素有仇隙的张俭结党谋反,曹节又乘机奏请将党人李膺等收捕下狱,致使李膺等百余人,瘐死狱中,其家属被流徙边地。当时因仇怨陷害相牵连,死、徙、废、禁者共达六七百人。公元172年,窦太后死,有人在洛阳朱雀阙上书写反对宦官专政的文字,宦官又一次搜捕“党人”及太学诸生千余人下狱。公元176年,宦官挟制灵帝下诏,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兄子弟及五服以内亲属,一律免官禁锢,并牵连及于五族。这是第二次“党锢之祸”。这次“党锢”,延续10余年之久,株连甚广。直到黄巾大起义后,东汉政府才宣布赦免“党人”,起用他们去镇压农民起义军。

东汉末年宦官所制造的“党锢之祸”,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灭亡。宦官一面对反对他们的官僚及知识分子进行血腥镇压,一面对太学生进行分化。因而,在官僚及知识分子中也有一部分人开始向当权者靠拢,“清议”之风随着向“清谈”转化,经学在这时也开始转向玄学,为魏晋的“清谈”和玄学开了先河。

李膺像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08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