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曲自宋元以来流行于南方,与流行于北方的北曲属于两个系统。
南曲最初是在浙江温州一带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明人徐渭《南词叙录》说:“永嘉杂剧兴,则又即村坊小曲而为之,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其畸农市女顺口可歌而已。”“永嘉杂剧”又称“温州杂剧”,为早期南曲戏文的别称,形成于12世纪宋室南渡前后。
早期南曲较多地保留了民间音乐的状态。但其来源除民歌外,还融合了唐宋大曲、唐宋词、诸宫调、唱赚等的曲调。王国维《宋元戏曲考》曾对沈璟《南九宫十三调曲谱》中的543种曲牌(集曲除外)进行考证,指出其中出于大曲者有24种,出于唐宋词者有190种,出于诸宫调者有13种,出于唱赚者有10种,同于元杂剧曲名者有13种。南曲音韵,仍然继承诗词的四声,分为平、上、去、入。音乐为五声音阶,主要以管乐伴奏,曲调舒缓,唱词安排较疏,因此明王世贞《曲藻》指出南曲是“字少而调缓”,“辞情少而声情多”,其风格为“清峭柔远”。徐渭也说:“南曲则纡徐绵渺,流丽婉转,使人飘飘然丧其所守而不自觉。”(《南词叙录》)
南曲也有小令,有套数。早期南曲不讲究宫调,然套数中曲牌的排列仍有一定规律,正如徐渭所说: “南曲固无宫调,然曲之次第,须用声相邻以为一套,其间亦自有类辈,不可乱也。如[黄莺儿]则继之以[簇御林],[画眉序]则继之以[滴溜子]之类,自有一定之序。”(《南词叙录》)后期南曲有了宫调的规范,但突破了北曲一个套曲仅用一个宫调的限制,在一个套曲中可用两个或三个宫调,从而增强了南曲音乐的表现力。
南曲与北曲相互之间也有影响,元代后期开始出现南北合套的形式。元人钟嗣成《录鬼簿》说:“以南北调合腔,自和甫始,如[潇湘八景]、[欢喜冤家]等曲,极为工巧。”沈和(和甫)的[潇湘八景]套数,采取[仙吕·赏花时](北)—[排歌](南)—[哪吒令](北)—[排歌](南)—[鹊踏枝](北)—[桂枝香](南)—[寄生草](北)—[乐安神](南)—[六幺序](北)—[尾声](南)的联套形式,是典型的南北合套。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05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2-06主编
2022-12-06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2-06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03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