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民间音乐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97 评论:0

民间音乐,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人们往往把在民间的,如在农村、乡镇、市井,由非官方、非文人创作的音乐称为民间音乐;而事实上,民间音乐的历史非常悠久,其范围是非常广的。民间音乐是各种音乐的本源,自古就有,处处皆在。“上古无君”的时代,所有的音乐都是民间性的。阶级分化后,有了宫廷音乐、文士音乐,其根底也是民间音乐。如周代礼乐中的《大雅·生民》,在它初成的时候,是民间音乐;屈原的“骚体”,其基础本是楚地民间乐歌乐舞。宫廷、文士取民间音乐,按他们的需要和情趣改造、发展了,才成为宫廷音乐、文士音乐。然而,民间音乐当它在民间状态,即自生自在、因时因地因人而变异的自然状态下,往往即兴成消,以至无从传留。尤其在古代,民间音乐之所以能传留,有赖于宫廷,尤其是有赖于文人,这也就是后人往往只能在宫廷官府活动或文人文籍中看到古代民间音乐的原因。但民间音乐为宫廷或文人采撷、传世了,又必有所改动。中国自古有个做法,天子为掌握民情以利其统治,设官收集各处民间歌谣,称为“采风”。周代收集的民歌,有160篇编纂入《诗》,占《诗(经)》300篇的半数以上。其中不少篇章被周天子在某些政治活动场合采用。“采风”这个做法,后世有所延续。秦代设专门的音乐机构——乐府。汉武帝在公元前112年扩大乐府,规定其职能: 向民间广泛收集音乐、歌舞,包括“西域胡乐”,改编、创作歌词,改编、创作乐曲,编配乐器,进行演出等等。乐府由当时公认的大音乐家领导,配置许多文学之士,征召包括民间艺人在内的有才能的人演出,演出人员达800多,总人数可近千。事实上,“乐府”已成为宫廷中使用的音乐(乐舞)的主体。此后,历代宫廷中管理音乐的官署名称有改变,规模有大小,水平有高下,而民间音乐进入宫廷(经过改造或有所“雅化”后)成为宫廷中使用的音乐的主体,则成基本定局。特别在唐、宋两代,进入宫廷的各种俗乐,几为宫廷燕乐的同义词,成为宫廷中音乐活动的主体,使中国音乐发生了阶段性的变化。

文人对古代民间音乐的传留、发展,对民族音乐的丰富作出了很大贡献。由文人之力,古代的“风”得以入《诗》,“骚”得以传留。宋代郭茂倩收集、编辑的12大类、100卷自上古至唐五代的歌谣总集《乐府诗集》,其主要部分是历代的优秀民歌和文人们的拟民歌。明冯梦龙辑集的民歌专集《山歌》、《挂枝儿》、《夹竹桃》中收集民歌近1000首。清文人王廷绍辑订的《霓裳续谱》、华广生辑订的《白雪遗音》,两书计收民间时调小曲1300余。今学者任半塘编校的《敦煌歌辞总编》有1300多首歌曲,其中绝大多数是唐代的民间歌曲。文人收集、辑订的这些古代民歌,是极珍贵的音乐资料。

民间音乐,从总体上看,种类非常丰富;就具体而言,往往是以一个稳定或相对稳定的乐调配唱多段不拘平仄的歌词,而形成不同的几首歌。如陕北民歌《骑白马》,填入了不同的歌词,而成为着名的《东方红》。

民间音乐与文士音乐相异,其表现往往十分直率、强烈,有现实的切时性。按内容可分为三类:一是反映劳动、战乱等的社会生活。如《长工歌》:“正月里来正月红,背起包裹去上工。吃了东家一杯订工酒,好比那青山画眉落鸟笼。”对英雄则歌唱他们的事迹,歌颂他们与人民的感情,如蒙古族的《嘎达梅林》,如当今的《东方红》等。二是反映爱情的情歌。这在民歌中占了大宗,如陕北民歌《蓝花花》,唱出一位美丽的农村姑娘,对被地主强抢去的愤恨和誓死钟情于她所爱的人的强烈愿望:“青线线蓝线线,蓝个英英采。一十三省女儿,唯有兰花花好。……兰花花下轿来,东张又西瞧;瞧见那猴老子,好像一座坟。你要死来早早死,前晌你死,后晌我兰花花走。手提上羊肉怀揣糕,冒上性命往哥哥家里跑。我见到我的情哥哥,说不完的话;咱们俩死活长在一道!”三是节令仪式歌,如在春节时唱各种“花灯”、“龙船”;蚕时唱整套“扫蚕花地”;茶事唱“茶经”; 年事唱“报福调”、“灶王歌”;婚事唱各种“贺郎调”等等。

豳风图 宋 马和之(传)

  《诗经·国风·七月》画意。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03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