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民间戏曲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36 评论:0

中国戏曲,是世界上唯一传留、发展至今的最古老的戏剧文化。中国戏剧的源头来自民间,即民间戏剧。

中国民间戏剧有两类:一类是自远古时便有的扮演性的歌舞小戏——“戏弄”。其特征是应时应景,即兴成事,方言俚歌,活泼轻快,多表现市井琐事、趣事,以短小、戏谑、滑稽取胜,供人笑乐。直至如今,仍随时产生,为广大民众所喜爱。戏弄性的歌舞小戏有很多品种。如北地的“秧歌”、“二人台”等,南方的“采茶” 、“花鼓”等,如今的“小品”也是由戏弄演化而来的。

中国民间戏剧的另一大类,是将说唱故事经扮演而成为舞台艺术的戏剧,在南宋朝成熟地形成。那时说唱故事称为“话文”,扮演话文即为“戏文”。其构成形态是:一班各有分工的演员装扮成各种不同人物(包括神鬼),以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敷演有情节、有矛盾、首尾完整的故事——长篇巨帙的完整的真戏剧。真戏剧戏文,自产生之日起,就成为中国戏曲的主体;人们统称中国戏剧为戏曲,指的就是这一类。它产生于民间,一开始就以社会问题为题材,成为受苦难的中国人民,特别是受苦难最深的中国农村妇女的代言。如现存完整的12世纪的戏文剧本《张协状元》,热烈地歌颂了善良、正直、受尽委屈而胸襟坦荡的劳动妇女,抨击了忘恩负义的状元张协,揭露了封建思想的假、丑、恶,歌颂了人民的真、善、美。

盛世滋生图(局部) 清 徐扬

民间戏曲戏文,在其初,主要活动于中国南方,在元代与元曲杂剧相对而被称为“南戏”,明代称“传奇”。清中叶后又有 “乱弹”兴起,南北风行。中国民间戏曲(与文士戏曲不同)是应承观众的戏曲,一般由出自同一地方或同一家族的艺人组成民间“江湖(戏)班”(古称“路歧人”),在家乡附近一个不大的地域范围内走村穿乡,作长年的或季节性的演出。在民间村镇,尤其在古代,完全出于艺术欣赏的目的而看戏的事是极少有的。通常是在某种名义下,或因丰收、或祭祖礼佛、或过年过节、或某个有地位的人做寿、得子等,请戏班来做几天戏以示庆祝。又往往邀亲呼友及吸引了邻近群众来看戏,极为热闹。

民间戏曲演出场所是完全开放的。其演出地点,或是祠堂、庙宇,或是在广场、路口临时架起来的戏台。舞台一般是因面对神主或菩萨而坐南朝北,东西两厢或有看楼,台前是露天的天井或广场,供大多数观众看戏。观戏场所完全开放,各式人等可以随时任意出入。士绅们往往靠台口设桌喝酒、应酬,场子里除看戏的男女老少以外,还有做买卖的、赌博的、访亲会友的、赶热闹的,台沿甚至台板四周爬满了小孩子。民间戏班在这种情况下做戏,因此被称为“草台戏”。戏班备有一个写有许多戏目的“戏折子”,请观众临时确定,叫“点戏”。点到哪一本,戏班就立即上演哪本戏。在一处,不论演多少场,必是场场换戏。一般是一天日夜两场,日场在下午开演,晚场则往往是从黄昏演到天亮。所以,民间戏曲的戏班必须同时能演很多戏才能敷用,演员们非常辛苦。在这样的情况下做的戏,要热闹、粗犷。比较通行于各地的,有《敫桂英活捉王魁》、《赵五娘琵琶记》、《李三娘麻地接印》、《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秦香莲》,以及《群英会》、《金沙滩》、《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野猪林》等“三国戏”、“杨家将戏”、“西游戏”、“水浒戏”。

中国民间戏曲异于其他戏曲的最突出之处,在于其所演的是“路头戏”。“路头戏”是戏曲艺人口语的说法。路头戏,与定本戏相对,它没有确定的剧本,而只有一个故事提纲(所以又称之为“提纲戏”),后来舞台用上了幕,路头戏就把故事提纲用分幕的办法来叙述,故又有“幕表戏”之称。路头戏,只有一个大致确定的故事提纲,其演出的服饰、装饰、唱念科诨、身段做打等,按一般“戏路”科范办事;而(每一本)戏中的每一个人物的具体台词、唱词、戏剧行动、人物交流、表演,以及细节、过场以至有些不太大的情节,都在“台上见”,即现编。每个演员都要在台上当场自编自演——唱着第一句想着第二句,同时还要与场上其他演员唱、说、做配合密切,及时反应。因此,即使是同一本戏,演起来也天天变样,处处变样。路头戏是真正的民间戏。同时,“路头”又是一种即席应景的编演方式,民间戏班在演定本戏时有时也需要使用“路头”的编演方法。民间戏曲是应承观众的戏曲,更主要的是,在其具体演出时,是应承这一场观众的戏曲。因而时常需要运用“路头”即席编演或调整某些语言、细节以至某些情节,或对定本戏曲剧本进行删节。如现存最早的中国戏文剧本《张协状元》中记录了演员在场上如何作马嘶而得到了观众的赏钱; 如民间戏班演出着名的《琵琶记》时将剧本的41出删节到了18出等等。

民间路头戏,往往比较粗糙、简陋,且由于它即席编演,应景而生,出口即逝,通常是演员自己过后也就忘记了,所以路头戏非但没有定本,而且是没有剧本的。然而,就因为它的无定状态,使它在不断变动之中,而且在这种变动过程中出现了特别受观众欢迎的戏,有的就成为脍炙人口的传统戏曲作品。其中有一些经文人改编、加工之后而成为名着。

无论是艺术构成还是具体作品,民间戏曲都算是中国戏曲的源头和土壤。中国戏曲因以民间戏曲为源头、为基础,而得以传留、发展至今。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03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