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密宗的修行观念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209 评论:0

密宗来源于印度密教。密教相对显教而言,也可以称为佛教中的秘密教。因为它的修持讲究身密、语密、意密,常常在秘密的地点进行,并且师徒密授心法,所以就有了“密”的得名。密教当中相当大的成分与咒术、忏法有关,这些原先都是印度本土原始宗教及婆罗门教中的内容。在佛教兴起之初,这类咒术、忏法、仪轨是被排斥的,但是当佛教发展到后期的大乘阶段,尤其是到了六七世纪以后,这些具有巫咒色彩的内容被佛教合法化地吸收,并赋予系统的理论和解释。这一方面与佛教自身的俗世化有关,另一方面也因为前者本身具有实用价值。密教的典籍有《大日经》和《金刚顶经》,其修持方法本源于《大日经》中的三句经文: “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菩提心是指人本身所具有的佛性,这是修持的根本;大悲是指修持的态度; 方便则是指具体的修持方法。密教是很重视修行方法的,像结手印、瑜伽等等,非常细致而烦琐,但是传到中土的时候,在修行上强调的比较多的是它“即身成佛”的便捷方法。

密教在印度兴起于六七世纪,它传入中土的时间也大致在这时。到了12世纪,密教随波罗王朝的灭亡而衰落。唐玄宗开元年间,僧人善无畏、金刚智、不空来中土传法,受到极高的礼遇,被称为开元三大士。由此密教在中土兴盛起来,逐渐成为与三论宗、唯识宗、天台宗等并立的一宗。直至唐末,密宗渐趋衰微,到了宋代前期,虽然仍有印度、西域僧人在中原交流弘法,但一直影响力较小,12世纪以后,随着密教在印度本土的湮灭,中土的密宗也终于衰微。

密宗在中土的流传是与其在印度本土的发展同步的,两者交流也非常频繁,也一度受到国家政权的认可,像善无畏、金刚智均曾被尊为国师,但是密宗并没有像天台、华严、净土、禅等宗派一样,一经传播便自行生长。密宗埋下的慧根,并未结出相应的佛果。这里有很多因素,但比较重要的一条是,密宗的义理修持方法多与中国固有的文化背景不相合。比如密宗强调“密”,强调秘法、秘言。这种从内容到形式都恪守的“秘密”在正统的文化观念看来已和异端相距不远。一种宗教能在中国广为接受并自行发展,除了人们常说的实用性、明朗性之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蕴,后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像人们常说的“镜花水月”,虽然佛语用来表示虚幻和空无,但传统文化把它作为一个审美的意象接受了下来。而密宗在这方面是有缺失的。此外密宗尊崇女神,所树佛像大多为忿怒明王、金刚之类,再加上密宗的无上瑜伽修持法中还有男女“双修”的内容,这些都导致它缺乏接受度。所以宋以后,除了在元朝因蒙古部族的原因有所兴盛之外,在中土,密宗的影响是很小的。值得一提的是,9世纪以后兴起的西藏藏传佛教当中,密教的地位却很重要,藏文《大藏经》中,密教经典就占了极大的比重。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03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