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轮回和果报观念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56 评论:0

因果报应、生死轮回是佛教的核心观念之一。人的言行、意念等一切活动在佛教中称为“业”。业有不同性质,或善或恶,或无记(不善不恶),业性质的不同在人身上会产生相应的不同结果,这称为“报”。报的时间有先有后,可能在一个人的今生今世,也可以在一个人的来生乃至二生、三生、百千生,但“报”一定会发生。在佛教观念中,人的精神不灭,可以历经前生后世,而报的结果就在这个时间流转中反复体现,这个过程称为“轮回”。

轮回果报观念是佛教流传到中国后最早被接受下来的观念之一。但是在接受的过程中,它的内涵逐渐发生了变化。佛义中谈“业力”是和“佛性”相联系的。业力的存在使众生遭受果报轮回之苦,在三界(过去、现在、未来)六道(天上、人间、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牲)中辗转不息,生死不停,而只有返归佛性本身才能够摆脱这种苦恼,进入无生无息、恒常不变的佛境。但在中土的传播中,“佛性”这一点常常被遮蔽了,人们所强调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事实,强调要“行善”才能得福。这反映出中土文化在接受外来观念时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又常常以固有的文化背景作为依托。佛境的“空无”在本土几乎找不到对应的观念,所以在流传中常常无法突显,而“行善”的观念在中国却古已有之,荀子就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行可以悦神,神悦则降福于国。这种观念在先秦很流行,像《左传》中就有不少相关的记载。另外,轮回果报观念中被强调的还有“神不灭”这一点。崇佛的梁武帝把能修成“真佛果”的原因归结为心中已有“真神性”。这个具有实体性的神在暗中取代了原本空寂的佛性,使得“轮回”有了切实的着落。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概念偷换,也是和中国古代固有的文化背景分不开的,因为“神不灭”的背后是早已根深蒂固的神仙思想和鬼魂信仰。除了这些,值得注意的还有民间在解说善恶报应时常用的说法——投胎。一个人在现世有恶行,后世就可能堕为畜牲。这在清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多有描述。“投胎”观念虽然来自佛教,但是其中人畜互化的观念在中国本土也是有一定渊源的。古代讲灾异,讲暴政,常常用一些怪异的事作为表征,人兽互化就是常用的一种。晋人干宝的《搜神记》中就用“女化蚕”、“人化鳖”等异象来说明汉末政治的没落。这和“投胎”当然性质不同,但在观念上有相通之处。这些都表明,流传下来的“轮回果报”观念是经过本土文化选择的,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02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陆游的爱国诗篇
下一篇:麦积山石窟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