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陆游的爱国诗篇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96 评论:0

1125年,金兵大举入侵宋朝,并于次年攻破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北宋灭亡了。不久,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临安(今浙江杭州)称帝,建立了南宋。从此,淮河以北为金人占领,长江以南由宋室统治,形成了宋金对峙的局面。金人虽已侵占中原,依然虎视眈眈,准备渡江南侵。而南宋朝廷畏敌如虎,非但不思收复失地,反而向金国输银纳贡,以求苟延残喘,偏安于江南一隅。陆游的爱国诗篇,即产生于这样的时代。

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幼年时,因金兵渡江南侵,陆游随亲人逃难,亲身经历了背井离乡、颠沛流亡之苦,而父辈的“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痛哭流涕”的感情熏陶,更使陆游自小就树立起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立下了“上马击狂胡”的志愿。入仕后,陆游“喜论恢复”,“力说用兵”,并曾身临前线至王炎幕府,在汉中一带参加抗金战斗。直到72岁时,他还应朝中力主抗金的权臣俯胄之荐而复出,积极鼓吹北伐中原。可是,在南宋朝廷妥协政策的阴影笼罩下,陆游有心报国,无路请缨,85岁时带着永久的遗恨离开了人世。临终前,他还留下一首《示儿》诗,抒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伤痛,并嘱咐儿辈“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为山河破碎而死不瞑目的这种爱国赤诚感人至深。

陆游一生酷爱写诗,曾有“六十年间万首诗”之说,今存诗9300余首,其中有许多篇章充满着爱国热情。梁启超《读陆放翁集》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诗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陆游的爱国诗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抒发立马提刀、收复失土、以身报国的豪情。如他早年所写的《夜读兵书》:“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为抗金复国,他宁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这股以身许国的豪情贯穿诗人的一生,始终不息:“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金错刀行》)“丈夫可为酒色死,战场横尸胜床笫。”(《前有樽酒行》)哪怕是染病卧床,依然念念不忘抗金杀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直至82岁高龄,依然壮心不已:“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这份执着,这种意气,令人肃然起敬。

二是对中原父老的挂念和同情。金兵侵占中原后,荼毒生灵,沦陷区的人民饱受苦难,日夜盼望宋师北伐,可南宋朝廷却只知苟安江南,置大好河山、中原父老于不顾。陆游对此痛心疾首: “赵魏胡尘千丈黄,遗民膏血饱豺狼。”(《题海首座侠客像》)“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他时时牵挂着中原父老,急切希望能使他们脱离受异族统治者蹂躏的苦海。他常常设身处地去揣度沦陷区人民的痛苦和心愿,而对南宋朝廷不思恢复表示出极大的愤慨,“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

三是因朝廷的苟安政策使他壮志难酬、英雄坐老的悲愤。如其名作《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南宋朝廷的妥协政策,不仅使国耻不能洗雪,也使诗人的报国理想一次又一次地破灭。报国无门、英雄坐老的悲愤,可以说是一直盘压在他心头的一个情结。他在诗词中屡屡为此而伤心彻骨:“诸公尚守和戎策,志士虚捐少壮年。”(《感愤》)“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诉衷情》)可是,在当时的专制制度和苟安政策下,悲有何用?愤又如何?诗人只得仰天长叹“报国欲死无战场”(《陇头水》)了!

作为一个有心补天的志士,陆游毕生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确实是深重的不幸。然而,他留下的这些爱国诗篇和这些诗篇中跃动着的民族精神,却不断地激励着后人。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02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