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鲁迅的杂文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07 评论:0

杂文是散文的一种,是直接迅速地对各种社会问题作出评价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论文。它既讲究政论的逻辑性,也要求语言的形象性,以短小、泼辣、幽默深刻为特点,包括杂感、杂谈、随笔。中国从战国以来,诸子百家的着述中就多有这一类文章,但它真正成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而被确立始自于鲁迅。杂文由于他的提倡及创作而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五四时期及以后杂文写作蔚然成风,并在新文学创作中占有显着地位。

鲁迅 一生,倾注了大部分生命和心血于杂文创作。据统计,他一生创作文字有170万字,其中杂文135万字,占将近百分之八十; 而后9年(1927~1936)所写比前9年(1918~1927)多两倍。茅盾高度概括说: “仅仅阅读鲁迅小说的读者还不能充分认识鲁迅是一位思想家和革命战士,只有当他同时又阅读了鲁迅的杂感后才有这种感受。”

鲁迅的杂文不仅是他个人的思想发展史,而且更是现代中国社会演进的编年史。它真实地记录了鲁迅从一名民主革命斗士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踪迹,以及20世纪初到30年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及思想文化战线上斗争的历程。

鲁迅的杂文从思想、内容及风格来看,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大致从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杂文起至1929年。这段时间,他陆续创作并结集出版了杂文集《热风》(1925年)、《华盖集》(1926年)、《华盖集续编》(1927年)、《坟》(1929年)等。鲁迅受启蒙主义及十月革命影响,始终站在新文化最前列,批判封建旧道德、旧文化。他的前期杂文注意力集中在思想革命上,充分体现了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倡导科学、民主的五四时代精神。《热风》中的随感录,驳斥了“国粹家”的封建复古思想。《坟》中《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等,抨击了腐朽的名教和吃人的礼法。《坟》中《娜拉走后怎样》、《论雷峰塔的倒掉》、《灯下漫笔》等杂感则精辟剖析了五四以后的社会现状,探索妇女解放和青年独立之路,主张消灭“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创造“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华盖集》及《华盖集续编》揭示了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统一战线的分化,反映了与“现代评论派”的斗争,以及总结了五卅运动、女师大学潮和“三一八”惨案的历史经验,提倡“韧性的战术”,主张“打落水狗”。其锋芒所指,已从社会批评转到激烈的政治斗争。

《而已集》(1928年)和《三闲集》(1932年)写于中国革命的转折关头,体现了鲁迅强烈谴责蒋介石叛变革命的罪恶行径的愤怒情绪,写出了他因启蒙主义思路轰毁而产生的巨大的思想飞跃。他还通过记录与太阳社、创造社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来批判文艺领域中各种错误思潮。这标志着鲁迅的杂文进入他最辉煌的后期。鲁迅杂文后期数量尤多,且内容更广泛、思想更深刻。他后期的杂文集除上述二集,还主要有《二心集》(1932年)、《伪自由书》(1933年)、《南腔北调集》(1934年)、《准风月谈》(1934年)、《集外集》(1935年)、《花边文学》(1936年)、《且介亭杂文》(1937年)等。《二心集》“比较锋利”,初步显示鲁迅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战斗风貌。他用 “战斗的 ‘阜利通’(feuilleton)”——“社会论文”(瞿秋白语)参加反对国民党文化围剿的战斗,痛斥法西斯民族主义文学和揭露国民党对外采取不抵抗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专政的嘴脸。《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是一篇纲领性的文章,深刻总结了初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经验教训。《南腔北调集》记录了与“第三种人”的文化思想论争。《伪自由书》以时事短评为主,戳穿国民党专制下所谓“自由”其实是“一句反话”,并且揭示了胡适、吴稚晖充当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在知识界代理人的真面目。《准风月谈》虽谈“风月”,骨子里鼓动“风云”。是书和后来的《花边文学》一书,多为短评杂谈,批判锋芒除指向法西斯独裁政权外,尚涉及多个方面,拓宽了社会批评的范畴,从精神领域里展示出当时病态的、沉沦的社会面貌。《且介亭杂文》及二集、末编记录了鲁迅最后3年的战斗及其思想与艺术的顶峰状态,他坚信“无阶级社会一定要出现”,坚持思想文化战线的斗争,开展“两个口号”的论战。

鲁迅的杂文在形象塑造上采用他自己所说的“常取类型”的艺术方法,即把具体的人与事,放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加以刻画与剖析,因而具有普遍性,即所谓的“社会相”。如“叭儿狗”的形象虽是具体针对林语堂、周作人提倡的“费厄泼赖”的精神,但从中概括其类型特征: “它虽然是狗,又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惟独自己得了 ‘中庸之道’ 似的脸来。”(《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从而影射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某一类人的内在精神特点。

鲁迅的杂文是政论与诗的完美结合。它既给予读者以思想上的启示,又给予审美的享受。在杂文里,鲁迅“如悲喜时节的歌哭一般”,倾注其强烈的抒情气氛。在一些客观形象后面,往往能显现出作者的自我形象——彻底批判传统封建文化的斗士和严于无情剖析自己灵魂的革命者。内在的人格力量、鲜明的主体意识与浓郁的感情色彩为其杂文增添了诗意与诗美。

鲁迅的杂文充盈着浓烈的讽刺意味。夸张的漫画式的勾勒手法,绘声绘色地勾画出对象的主要特征和思想、心理的矛盾态。例如在《病后杂谈》里,鲁迅给“远庖厨”的“君子”惟妙惟肖地勾画了两幅漫画:一幅是“不忍见牛的临死的觳觫”的“慈悲相”,一幅是“心安理得,天趣盎然,剔剔牙齿,摸摸肚子,‘万物皆备于我矣’”的“大嚼图”。瞧着这群伪君子的嘴脸,读者会忍俊不禁。鲁迅善于通过细致分析和生动议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语言简洁凝练、犀利幽默,时而义正辞严,时而俏皮尖利,时而嬉笑怒骂,时而旁征博引,引起读者共鸣,并产生深远的影响,以至30年代后期出现了被称作“鲁迅风”的杂文流派。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02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