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鲁迅的小说成就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22 评论:0

1902年,鲁迅从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毕业后,考取官费留学,东渡日本,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以实践其科学救国之心愿。有一次放映纪录日俄战争的幻灯画片,其中有一个中国人据说是为沙皇军队当侦察员,被日军捉住杀头,周围站着看热闹的中国人却神情麻木,无动于衷。鲁迅深受刺激,因而深刻感觉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于是,他认为,当务之急是医治精神的麻木,而文艺又是改变精神之利器,于是便弃医从文。鲁迅后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不过想利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会。”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其第一篇(也是中国现代小说史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借主人公之思之言猛烈抨击封建主义,揭露“礼教吃人”的罪恶,其着眼点便是改造“国民性”。

继《狂人日记》之后,鲁迅“一发不可收拾”,至1922年连续写了《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等15篇小说,后编为短篇小说集《呐喊》,意指他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此集基调激愤昂扬,充满着反封建的高昂热情。

1924年至1925年间,正值五四退潮时期,新文化运动开始分化。此时革命中心南移,在北京的鲁迅颇感寂寞,接连写了《祝福》、《在酒楼上》、《肥皂》、《孤独者》、《伤逝》、《离婚》等11篇小说,后收入短篇小说集《彷徨》。集名《彷徨》,其意一如作者后来在《题〈彷徨〉诗》中所示:“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在《彷徨》诸篇中,也确实弥漫着作者苦闷沉郁的心绪,但也展露出他执着探求真理的精神。

鲁迅是中国小说现代化进程的奠基者。他的《狂人日记》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而成为我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他的小说以内容与形式上的现代化特征,开辟了我国文学发展的新纪元。

自古以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充塞着中国文坛,鲁迅是中国几千年文学史上第一个真正以普通劳动农民为描写对象的小说家,并且开创了现代小说的农村与知识分子两大题材。鲁迅的小说意在“画出沉默的国民魂灵”。因此,他着力揭示农民和其他下层劳动者所受的精神毒害及其病态的性格与灵魂:华老栓买革命者的血为儿子治病所显示出的麻木不仁(《药》); 单四嫂守寡丧子的孤独与空虚(《明天》);祥林嫂“人死后有没有魂灵”的内心恐惧(《祝福》); 阿Q自高自大、自轻自贱、自欺欺人的精神病症(《阿Q正传》)。凡此等等都是鲁迅所要暴露的国民的弱点,突现出“改造国民性”的主题。对于知识分子题材,鲁迅侧重于开掘他们的精神痛苦和自身的精神危机:辛亥革命中“独战多数”的英雄吕纬甫最终敌不过封建意识,像回绕圈子的苍蝇“在颓唐消沉中无辜销磨着生命”(《在酒楼上》); 曾经“躬行我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的叛逆者魏连殳,终在绝望中折断傲骨,沦为“失败者”(《孤独者》); 宣言“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主张个性解放的五四青年涓生与子君,虽冲破礼教樊篱而组成家庭,却由于眼光短浅,缺乏社会解放的大目标,在社会经济的压迫下,爱情失去附丽,最终导致小家庭分崩离析,子君抑郁而死(《伤逝》)。在这些小说中,鲁迅从知识者的切肤之痛挖掘出“知识分子历史命运与道路”的深刻主题。

鲁迅的小说是一个开放的博大的世界。鲁迅提倡“拿来主义”、“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一方面根植于中国现实生活的土壤,“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坚持现实主义方向;另一方面广泛地吸取异域文学中诸如象征主义、意识流等创作方法,从而使作品增添深广的意义。《狂人日记》即是将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典范。因此,鲁迅的小说被誉为“开创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主潮”,使中国现代小说趋于多样化。

鲁迅的小说“格式的特别”也颇值一提。它给中国传统小说引进了新的结构方式、叙述方式、叙述角度和表现手法,加速了中国小说现代化进程。《狂人日记》中采用第一人称主人公独语自白的叙述方式,按照狂人心理活动的流程来组织小说的结构以及渗透主人公意识(包括潜意识)活动的心理描写,都给中国文坛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鲁迅的小说又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他深悉中国传统文化精萃,主张“画眼睛”的艺术手法,追求“神似”的“白描”表现手法。鲁迅小说的语言是新鲜的、活的语言,是在现代白话语言基础上,吸收外来语言与古代语言的养分,加工提炼而成。他的语言风格“洗练、峭拔而又幽默”(茅盾语)。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02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六合八荒归一统
下一篇:鲁迅的杂文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