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是我国清末时期着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家,曾经与康有为等人共同发动与领导了戊戌变法维新运动,并主办《时务报》、《清议报》。集中体现梁启超要求变法图强思想的是他的《变法通议》一文。在文学方面,梁启超亦着手进行改革,以适应他们的变法需要。
一是提倡“新文体”。梁启超极力反对标榜古文的“桐城派”,认为“以文而论,因袭矫揉,无所取材;以学而论,则奖空疏,阏创获,无益于社会”。因而倡导流利明快、通俗易懂的“新文体”。从1899年至1904年,梁启超在《清议报》等报刊上,发表了100多篇“新文体”文章,以自己的写作实践推进“新文体”的步伐。黄遵宪致书梁启超,赞誉梁文“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
一是发动“小说界革命”。梁启超认为当时中国在一切方面的落后腐败,都是受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即所谓“惟小说之故”。因此,他于戊戌变法后于1902年写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把小说提高到关系国家新旧兴亡的高度来认识“如空气,如菽粟,欲避不得避,欲屏不得屏”,从而提出一个惊世骇俗的结论: “故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
梁启超自诩为“新思想界之陈涉”,他对文学方面的改革是全方位的,与上述两者相比而言,他对于鼓吹“诗界革命”更为积极。梁启超和康有为、黄遵宪、谭嗣同、夏曾佑等,都是这场诗歌改革运动的倡导者与积极参与者。梁启超“诗界革命”的理论核心是“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或者是“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他指出:“过渡时代,必有革命。然革命者,当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吾党近好言诗界革命。虽然,若以堆积满纸新名词为革命,是又满洲政府变法维新之类也。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斯可以举革命之实矣。”所谓“旧风格”,是指用中国古典诗词的体裁格律,所谓“新意境”是指表现改良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思想内容。
在梁启超看来,“诗界革命”应着重精神思想改革,革除陈旧腐朽的精神思想,创造一个表现新思想新内容的“新意境”;同时也要求新诗歌要有“新语句”。这些主张,强调诗歌与政治结合并为政治服务,它势必扩大诗歌的题材与表现的范围,推动诗歌的进一步发展。虽然,他的观点仍属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范畴,尚无法提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观念、新内容,而且又忽视对“旧风格”(包括体裁、格律等因素)的改造,以致阻碍了“新意境”的创造。但是,他的这些主张已涉及到中国新诗的走向问题,事关重大,而其呐喊与开导之功,更是不可抹杀。
梁启超本人也是新体诗的始作俑者。特别是变法失败后避居异邦的那些悲愤诗,渗透着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拯时救世的急切心情。如《去国行》抒发自己变法失败后对西太后的愤恨和对光绪皇帝的思念,《纪事二十四首》表现对国衰民弱的现实社会的密切关注及“何心更作喁喁语,起趁鸡声舞一回”的匡世救国的赤子之心。梁诗诗风沉郁悲壮,透露着时代气息,且常用一些新鲜通俗的词语,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如“泱泱壮哉我中华!最大洲中最大国,廿二行省为一家,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爱国歌四章》)。其词语已接近白话,为“五四”白话新诗运动奠定了基础。
梁启超是新体诗的鼓吹手,他专门写了《饮冰室诗话》,宣传康有为、谭嗣同、夏曾佑、蒋智由等人的诗作,特别是“诗界革命”旗手黄遵宪的诗作。他高度评价黄遵宪的诗“阴阳开阖,千变万化,不可端倪。于古人诗中独具境界”。并把黄遵宪与夏曾佑、蒋智由誉为“近世诗家三杰”,以此推广新体诗的发展,巩固了改良主义诗人在诗坛的地位。
梁启超像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01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2-23主编
2022-12-24主编
2023-01-07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2-12主编
2023-01-04主编
2023-01-07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3-01-02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