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李贽的“童心”说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00 评论:0

李贽,字卓吾,明代后期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着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他极具叛逆性格,其言行、着作均反对封建主义正统思想,猛烈抨击道学,被封建卫道者视为异端。

李贽强烈要求个性解放,反对崇拜偶像,敢于冲破传统的封建礼教,因此他对“文以载道”的文学传统极为不满。“原道”、“载道”、“明道”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明代以来道学家更是大力鼓吹伪道学,强调文学是阐发封建伦理纲常的工具,反对抒发作家个人的真情实感,“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语不由衷”,尽写一些宣传程朱理学的“假文”。加之前后七子煽起的复古之风仍弥漫文坛,人心为虚伪玷污,文学被道学束缚。为纠时弊,扭转文坛现状,李贽高举起“童心”说的旗帜,向道学和复古主义宣战。

李贽专门写过一篇《童心说》,阐释了“童心”的涵义。“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伪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所谓“童心”,也就是一颗纯真的,没有被封建思想污染的真心。他认为,只有这样一颗童心才能写出“天下之至文”;如果失却“童心”,以封建的“闻见道理”来作文,其结果只能是“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童心”也就是真心,“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李贽所追求的“真”,就是个人的真情实感。

以“童心”说指导作文,当然应该是笔写真情,直抒胸臆。他在《杂说》中说: “世之真能文者,此其初皆非有意于文也。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头又时时有许多欲语而莫可所以告病之处,蓄极积久,势不可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胸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很明显,李贽胸中之情,是不平之情,是对社会现实的愤懑之情。由此,“童心”说无疑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批判意识。

李贽倡导“童心”说,还以是否具有真情来衡量文学,对前后七子所标榜的复古主义进行批判。李贽认为天下之至文既然皆出于童心,那么只能以真情实感来评判文字的高下,岂能以复古为标准。李贽说:“今日新也,明日新也,后日又新也”(《纪传总目》),“以今视古,古固非今,由后观今,今复为古”(《时文后序》)。时代在发展,古今是相对的,因此,“诗何必盛唐,文何必秦汉”?李贽的“童心”说对弥漫文坛的复古之风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另外,李贽以“童心”说为理论指导,突破了封建正统文人轻视通俗文学的偏见,大大提高了小说、戏曲的地位。在他看来,文章无论先后,体裁无论殊同,凡有童心,抒写真情,都可以成为优秀的作品。《童心说》中,他明确指出文章“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记》,为《水浒传》……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说也”。故李贽评《西厢记》为“化工”之笔,评《水浒传》为“宇宙内有五大部文章”之一。他满怀热情,亲自评点小说、戏曲: “《水浒传》批点得甚快活人,《西厢》、《琵琶》涂抹改窜得更妙。”(《与焦弱侯》)特别是《水浒传》,被封建正统思想视为“诲盗”之作,大加挞伐,严加禁止,李贽却热情地讴歌《水浒传》,称之为“发愤之作”,文武大臣直至皇帝老子都“不可不读”。甚至说要学习它来治国平天下。李贽的这些惊世骇俗的言论,给封建正统文人把持的文坛带来了巨大的震动。

李贽以“童心”说为旗帜,倡导抒写真情,反对虚伪说教,批判复古主义,推崇小说戏曲,其理论有很强的批判性、战斗性。“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封建正统的文学思想,为文学的健康发展扫清了障碍。“童心”说的影响已超出了文学的范围,在整个思想意识领域都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可以说,李贽的“童心”说是明中叶以来的启蒙主义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00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