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苦吟体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06 评论:0

苦吟体是指以中唐诗人孟郊、贾岛为代表的刻意求工、精思苦吟的诗歌创作风格。

唐诗经过长期的发展到了中唐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诗人们不得不开始注意更广泛地从前代诗歌传统中吸取营养,避熟就生,以寻求变革的途径;大历、贞元时代诗歌内容的单一、意象的重复、形式的圆熟也从反面促使了诗歌的变革和求新;而此时诗坛盛行的“联句”之风、写长诗之风,更造成了一种争奇斗巧、旁搜穷讨、花样翻新的创作风气。苦吟体的产生就是和这种背景紧密相关的。

苦吟是指写作时注重字句的推敲琢磨,好为苦语,好写苦境。这一方面与诗人刻意求工的艺术追求有关,如贾岛在《送无可上人》诗中“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下特意作注说“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若不赏,归卧故山秋”,说出了他作诗的用心和刻苦。孟郊在《夜感自遣》中也说自己“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苦苦地写诗,就必然要道人所未道,刻意寻求新词句,用过去诗中少见的僻字险韵和生冷意象。另一方面,这种苦吟也与孟、贾两人一生都屡试不第、穷愁潦倒的生活经历有关。心情郁闷、情绪低沉,心理上的压抑不平使得他们所追求的新的语言常常带有冷涩、枯槁、衰飒的色彩。孟郊常用一些感觉上属于暗、冷、枯、硬的意象,构成一组组险怪、生硬、艰孟郊像涩的句子,以传达他心中难言的愤懑愁苦。贾岛做过和尚,他自己也以能在清寒的生活中保持空寂宁静的心灵境界为高雅,所以他的诗在叹息穷愁困顿之余往往借山水来顾影自怜,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他常常用残叶枯木、孤蝉寒蛰、落日黄昏这样的意象来表现其悲愁凄清的内心世界,构成一种衰飒的境界,形式上则往往是精雕细琢、精心锤炼,力图写得精巧而优美。苏轼将孟郊、贾岛两人的苦吟概括为“郊寒岛瘦”四个字。“寒”、“瘦”确切地道出了苦吟诗人的诗歌特点: 形式上拘谨而不开阖,气势上内敛而不恣肆,美感上清寒而不瑰丽,内容上则显得狭窄,格局十分局促。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曾刻薄地讥之为“虫吟草间”。但无可否认,正是这种精思苦吟,精雕细琢,形成了孟、贾诗歌的独特风格,在盛唐诗的高峰下别开了一种诗歌创作的蹊径,同时这也可视为是对中唐大历、贞元诗坛单调重复的诗歌创作的一种变革求新。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999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