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经世致用思想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75 评论:0

“经世致用”是明清之际以儒家学者为主流的思想界的一种共同意识或一般倾向。儒学从开始就是一种有体有用的学问。儒学所谓的“用”,绝不是仅指少数知识分子的个人业绩或成就,它更多地是指“措之天下,间诸斯民”,即将自己的知识学问化为政策行动以福泽于老百姓。儒家始祖孔子就曾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的感叹。孔子开办私塾,四处讲学,目的就是要使天下回复到周礼秩序下的太平盛世。此后,儒家后学都有这种“用”的冲动,希望自己能够以儒家学识经邦济世。北宋王安石变法就是他经世想法的一次实际尝试。

明代的封建统治走向极端专制主义,社会政治危机不断深化,民众生活日益艰难,而在思想界却弥漫着宋明理学末流所崇尚的闲谈心性的空疏学风。一批儒学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空谈性理无济于世道,儒学绝对不能仅停留于内心的自我反思与修养,而应从内圣迈向外王,寻求治国安民之道。于是从16世纪起,经世观念逐渐受到学界重视,《中庸》所说的“尊德性而道问学”退而成为经世的准备工作。明朝万历年间,顾宪成、高攀龙等东林党人在无锡建立东林书院,真正开经世风气之先。他们富有忧患意识,对当时农业、赋税、兵制、吏政、科举当中的各种弊端进行了揭露或批判,并提出了各种旨在改革时弊的救世方案。稍后,复社领袖陈子龙编成《皇明经世文编》,搜集了明代臣僚奏疏3000余篇,叙述了270多年间的治乱事迹、制度沿革,试图探索一种致用之道。清朝初年,大批启蒙思想家纷纷倡导经世之学,有“清学开山”之誉的顾炎武破旧立新,提出“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为学主张,认为做学问要“博学”,还要“知耻”,应耻于做八股,耻于空谈性命。他自我要求“凡文不关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另一位清初大儒李绂虽不强烈反对理学,但也承认“吾儒教原以经世为宗”。与上述两位齐名的黄宗羲也强调“受业者必先究经,经术所以经世”,如此,方能免于成为迂儒之学。颜元塨李则结合“学习”与“践行”两者来提倡经世致用。经世思想对当时的史学研究影响很深,以至又形成一种史学经世论。清初倡导经世致用之学的学人务当世之务,康济时艰,勇于任事,致力于创新,注重调查研究,提出了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各种方案,在哲学上,各有所宗,各有所创,大大改变了四五百年来思想界的风气,影响深远。虽然在乾嘉考证学鼎盛时期,经世致用淹没在“道问学”的潮流中,但第一流的学者仍保存着深层的经世意识。到晚清之际,随着社会政治危机的加深,儒家的经世意识又得以全面复活。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998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