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近现代戏曲的类别和风格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37 评论:0

近现代戏曲,广义地说,近现代存在的戏曲就是近现代戏曲;严格地说,应当是具有一定近现代特征的戏曲。

中国戏曲,根底深厚,自成一个完整的古典戏曲体系。中国戏曲,与中国其他文艺一样,每一时期的戏曲并不因时期的递换而消失; 与其演进相一致,按历史时期和表现形态,可大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自古至清中叶以“南北曲”长短句为曲体,经“戏文”、“北曲杂剧”、“明清传奇”诸阶段而沿留至今者。与以文士戏曲为标志的戏剧文学为主的时期相应,这一类戏曲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型类别,曾在17世纪前后约200年间由文士戏曲而达到历史的高峰。其戏剧文学——剧本及其词曲多名着。在舞台演出上分为“昆腔”、“高腔”两支。这两支的差异,在文,昆腔近雅,高腔通俗;在表演,昆腔细腻,高腔粗犷;在语言,昆腔用通用韵语,高腔用各地方言。两者最主要的异同在唱,两者的同:同样使用长短句曲牌,同样地“以文化乐”;两者的异:昆腔“依字声行腔”,用横笛、三弦、提胡和唱,而高腔则以“一人启口、众人接腔,锣鼓助节、不托管弦”为特征。昆剧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型代表性剧种。昆腔原发于太湖流域,因演唱文士戏曲而行向全国;高腔则普遍流行于中国南方诸省的城镇乡村。在18世纪中叶后,文士戏曲衰落,昆腔、高腔也随之衰落,在20世纪上半世纪几乎中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对昆腔、高腔作了抢救、继承和发展的工作,如昆剧《十五贯》曾轰动全国,如《牡丹亭》享誉中外,使历史悠久的中国古典戏曲艺术得以“复活”,继续传留,健康发展。

第二类,是兴发于清中叶即18世纪中叶,统称为“乱弹”的一类。按艺术表现体系,它也是中国古典戏曲中的一类;它与“南北曲—传奇”的根本区别,是在于它直接出自民间(未经文人阶段)、以演员技艺(不是以剧本文学)为中心、由包括宫廷和民间的广大观众喜爱(不是由文人评点)而兴发的一类戏曲。乱弹,其明显的特征,也就是与“南北曲—传奇”在形态上最明显的差异在于音乐。“南北曲—传奇”是“以文化乐”,“乱弹”则是“以乐传辞”——以具有稳定的或基本稳定的旋律的唱调(如[西皮]等),演唱不拘句数、不拘平仄的齐言“七字句、十字句”,并用便于托唱的拉弦乐器(如板胡、京胡)为主的各种管弦作伴奏。音乐结构上的通俗性,与民间戏曲在场上即兴编唱辞相应,使演员发挥其演唱技艺、吸收同类唱调、创造新唱腔有较充分的可能。乱弹是以演员场上技艺为主的一类戏曲。乱弹,原是这一大类戏曲音乐的统称。按使用的音乐组合,有“梆子、三五七—二凡、吹腔—拨子、二簧、西皮”五组,原遍布于南北村镇。在清乾隆年间,安徽省的商人出资将一些乱弹班(因而称为“徽班”)送进北京、宫廷,此即着名的“四大徽班进京”,后演变成使用以当时的通用语 “京腔”为基础的舞台语,以“西皮、二簧”为其主要唱调的“京剧”,风靡京城,进而流行全国。使用各地方言的乱弹,亦纷纷在本地兴起,如豫剧、晋剧、蒲剧、河北梆子、汉剧、婺剧、赣剧、湘剧、祁剧、粤剧、川剧弹戏等等。乱弹乃成为继“南北曲—传奇”之后的又一代中国戏曲——中国戏曲进入到以演员场上技艺为主的时期。其中的京剧,至今犹执牛耳,为中国古典戏曲中最为盛行的剧种。

在乱弹—京剧兴起盛行稍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原为“唱说新闻”的一批曲艺经扮演而成为戏曲。在北地如有“眉户”、“秧歌”等,在南方如有“南词”、“串客”等,成为又一代即第三类戏曲。其中典型的,如由唱说“莲花落”扮演而形成的北地的“评剧”,由“落地唱书”扮演而形成的南方的“越剧”。这一类戏曲,多以用二胡托唱的单唱调如歌地叙说民间故事、市井新闻见长。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998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