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建筑的演变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98 评论:0

早在原始人群时代,人们或居住在靠近水源的天然洞穴里,或“构木为巢”,以应付风寒雨雪和避免猛兽虫蛇的危害。他们尚不具备营建居室的能力,无论是巢居还是穴居,都只是利用自然条件栖身。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建筑情况可从仰韶文化遗址的多处建筑基址遗存中了解。当时的居民聚落有相当大的规模,房屋众多,一般包括防卫用的壕堑、公共使用的“大房子”、牲畜栏、贮藏用的窖穴以及烧陶的窑和墓葬等。总体布局有序,而且颇能反映出母系氏族社会聚落的特色。此外,在长江下游一带地势较低的潮湿地区,“巢居”已发展为初期的“干栏”式建筑。父系氏族社会时期,聚落的布局起了变化,没有中心广场,小房子数量大增,地面上建筑日渐增多,而且从出土的一些白灰墙皮残片可推知当时人类已能注意到住房装饰。夏代是由氏族社会转入奴隶社会的时期,因出土文物尚少,一时不易论断,一般居住建筑可能较前述的原始人类居住聚落有一定进步,如由袋状穴进步为直穴,筑高台以眺望娱乐等。到了商代,建筑类型从甲骨文上可见到已有多种,如家、宅、室、宫、京、宗、高等。在都邑及其附近的房子已多为地面上建筑,以外的地方仍以半地穴为多。在南方多雨地区,则常见木结构的木板房,或是编竹夹泥墙的房子。据记载当时还有广大的园林,周文王还在陕西关中造灵囿,这些都影响了后来的造园。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建筑技术的进步以及砖瓦铁器等材料的使用,居住园林、建筑园林等较前有了很大进展。如果说商代是“干打垒”时代,春秋战国则是盛用砖瓦的时代。整个居住建筑有一定的标准化的制度及等级秩序,比殷代建筑文化又向前进了一大步。秦代,是短促但很重要的朝代,其间在建筑上有着飞跃的发展。如秦将六国12万豪强富户迁到咸阳,对居住建筑式样起了很大的融合促进作用;秦将六国宫室仿造于咸阳北坡上;增筑及连接六国长城为“万里长城”;大修驰道;造阿房宫等离宫别馆及死后用的陵墓等,这些都起了促进建筑发展的作用。汉代,尤其是西汉为我国封建初期的统一大帝国,它特别注重儒家的礼仪制度,并接受了黄老方士等思想,这些为我国第宅园林建筑打下了基础。如第宅讲究前堂、后寝、左右对称,注意长幼尊卑礼仪制度,四合院、三合院等的使用;一堂二内双开间标准化经济住宅的推广;台基、柱身、屋顶及夹泥墙、斗拱、彩绘、丹漆的使用等。这一时期的第宅建筑有了很大的成就,与后世第宅相差无几。又如园林布置则向往神仙黄老自然的生活,一切采取自然形式,有山、有水、有树木、花卉、动物,并以建筑为主体等,这些在汉代已经广为使用而至成熟了。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大盛,北魏洛阳,南朝建康,佛寺塔庙林立。唐代则上承南北朝及隋代文化,并受西域等的影响,在佛教建筑方面集前代大成,居住建筑则更为成熟,规模宏大,风格朴实坚强。唐代政府对建筑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整体观念。宋代颁行了营造法式。与唐代有所不同的是,规模宏大的道观增多,佛塔多由四角变为八角,并大量使用琉璃瓦,工艺细致精巧,造型华美复杂。居住园林较唐代亦在外观之精巧上有所发展。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辽、金时期虽有一些建筑,但至元朝才大有进展。元代的典章文物基本上沿袭汉制,但仍有很多创造性的贡献,元代贡献最大的是建造了大都,这是明清北京城的前身。明代国力日强,建筑恢弘壮丽,较元代远为进步,尤其是北京的建筑更加壮观。皇宫与民间居所分区井然不紊。街道也很宽直,采用棋盘式。明代统治者不甚注重园林,并限制官民园林的过度发展。清代入关以后,一切继承明代的典章文物制度,并有新的发展。住宅因版图扩大,出现碉房、蒙古包等新类型,一般居民则喜用四合院单位。此时帝王园林更盛,远过明代。且因西洋文化的输入,在建筑方面有的带有西洋特色。综观历代居住建筑情况,人们充分发挥智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致用”并且利用地势及自然借景,演变发展至今,使我们拥有了丰富的建筑遗产。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997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建安七子
下一篇:江西诗派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