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花部和雅部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76 评论:0

所谓“花部”、“雅部”是清代康熙、乾隆时期对当时戏曲领域两种戏曲剧种的称谓。

比较早提出“花”、“雅”二部之分的是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他说“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部即昆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燕兰小谱例言》也说:“今以弋阳、梆子等曰花部,昆腔曰雅部。”可见,在当时人们观念中,除昆山腔为雅部之外,其余各种声腔剧种都统谓之花部,也叫“乱弹”。

“花”、“雅”二部的提出是在18世纪末叶,其实花部的兴起则要早得多。18世纪初,民间地方戏继承了弋阳腔的艺术传统,并吸收了昆山腔的艺术养分,蓬勃地发展兴盛起来。而到了18世纪末叶,花部诸腔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旺局面,与雄霸曲坛数百年的昆腔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并慢慢地取代了昆腔一统的局面,自身亦由此形成了各大声腔系统和各种颇具规模的民间地方戏,如高腔、秦腔等。这些新的艺术剧种大大地推进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

为什么把这两种声腔剧种称为花部和雅部呢?所谓“花”,即是“杂”的意思,意为声腔杂而不纯,多为俚调俗曲,所以又称为“乱弹”,含有一定的讥讽之意。而“雅”则为“正”,即所谓“正音”、“正声”。“花”、“雅”之分,是中国古典艺术的雅俗之争在戏曲领域的一种延伸,这种区分和称谓也包含了文人士大夫对这类艺术样式的褒贬之意。

昆山腔自明中叶兴盛以后,在中国戏曲舞台上称霸了数百年。然而,昆山腔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慢慢地脱离了民间,逐渐地趋向“雅化”。因而,随着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昆腔的这种“雅”的特色就逐渐地被人抛弃,出现了“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的情况。而这时,来源于民间的花部则以其勃勃的生气赢得曲坛的普遍关注。

花部质直、朴素、通俗,声调铿锵,情绪激越,因而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正如焦循在《花部农谭》中所指出的,花部“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 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花部的兴起是中国戏曲的一大发展,它的出现和繁盛标志了中国戏曲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8世纪以后,花部中的京腔、秦腔、皮黄等先后称雄曲坛,并终于改变了昆腔的一统地位。康熙末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来自湖北的汉调结合,并从昆腔、秦腔及一些民间曲调中吸取营养,形成了京剧,亦称皮黄戏。自此风行全国,历时200余年。成为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剧种。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995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红山文化玉器
下一篇:花间词与温庭筠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