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豪放派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55 评论:0

豪放与婉约,本是宋词中的两种风格类别。所谓豪放词,是指在内容上突破儿女之情的拘束,书写胸襟怀抱,风格上气象恢弘、意气雄放,形式上任性率志,不拘泥于音律的作品。文学史上,第一个用“豪放”来评词的是苏轼(见其《答陈季常书》),在词中首开豪放风气的也是苏轼。

词自晚唐五代流于北宋,已约定俗成,形成了“词为艳科”的观念。即词在内容上只宜描写男女艳情,在风格上专主柔曼婉媚。因而人们对词的审美也偏重女音,独尚婉约。苏轼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词的风格不应偏侧于婉媚一隅,而应多姿多彩,刚柔兼具,因此,有意以阳刚雄健之风进行矫正。他的一些词作,如《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念奴娇·大江东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突破“艳科”樊篱,抒写胸襟怀抱,意气酣畅,议论风发,格调卓然独立,自成一家,因而被后人认为是“豪气词”(张炎《词源》),开创了词中的豪放风格。

苏轼之后,北宋的黄庭坚、贺铸、晁补之等人也写过一些风格豪放的词作。如贺铸的《六州歌头·少年意气》等,但却未形成流派。主要原因是当时人们对词的观念依然抱残守缺,不肯更易。认为词“别是一家”(李清照语),应该重婉约,守音律,不能任性而为,不受拘束。

1127年,金兵入侵汴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灭亡,长江以北的土地被金人占领。面对山河破碎,中原沦陷,南宋朝廷却一味苟安偷生,致使许多仁人志士痛心疾首,义愤填膺,并以词来抒写他们对山河失陷的伤痛,对金兵入侵的愤恨,对南宋朝廷妥协政策的不满和报效祖国、收复失土的愿望。一时涌现出许多作者,有李纲、岳飞、张孝祥、张元干、陈亮、陆游、韩元吉、刘过等,形成了一股潮流。其中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张孝祥的《六州歌头·长望断》、张元翰的《贺新郎·梦绕神州路》、陈亮的《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等,都是情怀激烈、风格豪雄的作品,被看成是豪放词的当行本色。

这一作者群的代表人物是辛弃疾。辛弃疾早年曾投身于抗金战斗,南渡后也始终以收复中原为己任。他志向高远,胸襟开阔,豪气干云,“气吞万里如虎”,其词也写得风云激荡,如刘克庄所说“大声镗鎝,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其代表作如《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永遇乐·千古江山》、《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木兰花·汉中开汉业》、《南乡子·何处望神州》等等,不胜枚举。

应该说,豪放词由苏轼先开风气,然而豪放派的形成却是在南宋时,以辛弃疾为集大成者。因此,历来词论家谈及豪放派,往往以苏、辛并称。辛弃疾以后,一些作家受其影响,也有豪放词作,如南宋的刘克庄、刘辰翁、文天祥,元代的元好问,明代的陈子龙、陈维崧等。笼统说来,也是可以算入豪放一派的。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995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汉字与书法
下一篇:河姆渡文化雕塑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