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古代的自然观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43 评论:0

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本原、结构、演化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即对自然界的总认识,构成了中国古代的自然观。自然观的形成是有历史文化背景的,尤其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最初的自然观完全处在神学的笼罩之下,先是原始的多神论和泛神论,到殷周时,多神论让位于一神论。在殷人眼里,上帝主宰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自然现象都是上天意志的体现。但与此同时,以农立国的中国古代,人们通过仰观俯察,接触到天地、日月、昼夜、阴晴、寒暑等各种自然现象,也开始形成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如西周末年史伯提出了“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的观点。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开始冲决在此之前一直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神学观念,人们开始在理性精神的支配下,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现象作出新的思索。这就形成了诸子百家不同的自然观。

诸子自然观虽可以唯物、唯心两派划分,但具体分析起来,其细微处又各不相同,并交互影响。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有神论的自然观。它继承了三代以来的有神论自然观,认为人间的一切都受天的主宰和制约,天有神性,自然的规律是天的神性的体现。这种自然观的具体理论则是天命论和天人感应的自然观。天命自然观在古代中国与封建专制政治相始终,存在了数千年。其中天人感应的自然观是天命自然观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兴盛于秦汉,在以后的历史中一直具有一定影响力。天人感应论认为天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主宰,天君临天下,干预人事,人的一切行为也能使天作出反应,各种灾异及祥瑞就是天对人的警示和褒奖;而且,人身体及情感的构成,也是天决定的,人的一切行为必须符合天意,以求天人合一。二、无为的自然观。此种自然观,以老庄为代表。老子提出,天道是无目的无意志的,万物皆由道产生,道生万物是自然而然的。道听任万物自然发展,生长万物而不占有万物,推动万物而不为功,长育万物而不作主宰。这就明确否定了有神论的自然观。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认为天道无为而尊贵,人道是有为而劳累。人的有为会使自然失去本真,因此人应当效法天道自然而无所作为。东汉王充也认为一切都是自然的,天地之气相合不是为了产生万物,而万物却由此自然产生。魏晋时的王弼、何晏等玄学家大多继承了道家的无为自然观。三、有机的自然观。它认为大自然是一个有机生命整体,各种存在物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阴阳五行家提出,世界产生于气,由气构成,气分阴阳,产生五行。任何一种物质都是由阴阳二气产生,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的相生相克关系构成了世界万物的多样性与统一性。自然万物都可用阴阳和五行来归类,人也是自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人必须顺应阴阳的变化。这种自然观在传统的农学及医学领域备受尊崇,是我国古代可实践的一种理论认识。时至今日,它还在农学及医学中起重要的作用。四、朴素唯物主义气论自然观。它由原始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而来。这种自然观把气看作是世界的本原,唯一的实在,认为一切存在皆是气,正是气构成了万物。气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过程之中。气有聚散,聚则为万物,散则归于太虚,而道就是气的运行不息。在中国哲学史上,气元论有一个演变过程。先秦哲学首先提出气是构成一切有形之物、有生之物的原始材料,是生和知的基础。汉代时提出元气说,以元气为构成万物的物质本原。到宋代张载那里,气一元论获得较大发展。他提出了气的新定义,认为气不一定是可见的,把“虚” 与“气”统一了起来,并完善了气化说。他还把“道”视为气的变化规律。明代的王廷相,明清之际的王夫之等思想家都继承了张载的气本论哲学,以气为自然万物的本原。

中国古代思想的最突出特点是重伦理问题而轻自然知识。各个时代的哲学家提出各自的宇宙论自然观说到底都是为他们建立伦理、政治学说服务的,因此带有较明显的主观构造和臆想成分。但另一方面,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又确实表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深入观察和对这些观察的深刻思考,表现了古代人们杰出的智慧和创造力。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992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